2040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将增至1.5亿,治疗糖尿病足,截肢是必然?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数据,全球约4.25亿成人患糖尿病,中国占1.14亿,居于首位。
根据2020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学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2.8%,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达到了35.2%。

这意味着,每3个中国成年人中,就有1个是糖尿病前期。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若不尽快采取行动,到2040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将增至1.5亿人,给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
据统计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为4%~10%,糖尿病患者终身发展成为糖尿病足的风险高达25%。
1、最新糖尿病足的定义是什么?
糖尿病足是目前一种比较难以治愈的周围血管病变,其发病原因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轻微外伤、感染、水肿以及足畸形等等。
据《中国糖尿病足最新诊治指南》指出:糖尿病足即为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所致的下肢远端神经病变和 / 或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溃疡和 / 或深层组织破坏,伴或不伴感染。
2、如何判断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可以对照自己,看看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 下肢发凉肿胀,伴有麻木、疼痛或感觉迟钝,甚至消失;
▪ 足背的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
▪ 脚下垂时,颜色会逐渐变成紫红色;
▪ 不走路的时候没有明显不适,但一走路就会出现酸胀不适感,而不得不停下来休息;
▪ 骨骼以及肌肉发生变化,如肌肉萎缩、足部畸形等。
3、治疗糖尿病足,截肢是必然?
①在临床上,对于糖尿病足患者,应积极进行血糖控制,首选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GHb)< 7%],尽可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②但是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常常年龄较大, 合并症及并发症较多, 因此不能一味地强调将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GHb)控制在 7%以下, 此时应该参照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订的《中国成人 2 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 推荐的个体化控制目标。
③对于糖尿病足合并高血压者, 应将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
④对于糖尿病足合并脂代谢异常患者, 应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 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 2.6mmol/L以下, 若患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病变, 则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 1.8mmol/L 以下;若无临床禁忌, 应该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75 ~ 150mg/d) 。
⑤但是,对于缺血严重, 系统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手术治疗则是必要的措施。尤其是高危糖足患者则需要进行截肢。据统计因糖尿病足截肢的患者占总截肢患者的66%。虽然截肢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接受不了,甚至有的患者坚决不截肢,“宁愿站着死,不愿截肢活。”但是为了生存即使后期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也不得不接受。
据中山二院糖尿病足中心研究数据显示,糖尿病足病人截肢后(踝关节以上),对侧足在5年内50%以上会再次出现溃疡,使患者、家属和医生经常要面临是否要把双侧的足都截掉的“痛苦”选择。

4、糖尿病足难根治,需警惕复发
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感觉神经发生损伤,导致患者足部的感觉减退,而且老年人足部皮肤出汗较少,皮肤易出现皲裂,使老年患者无法感知轻微外伤,而外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复发的主要诱因,使糖尿病足溃疡更易复发。
伴有周同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甚至出现闭塞和血栓形成,足部组织营养成分供给不足,造成缺血缺氧、微循环障碍,加重周围神经病变,易复发。
未彻底清创会导致坏死组织未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可持续繁殖,导致创面难以愈合,即使愈合,也会造成局部仍有坏死组织残留,导致糖尿病足溃疡复发。
参考文献:
[1] Jiang Y, Ran X, Jia L, et al. Epidemiology of type 2 diabetic footproblems and predictive factors for amputation in China [J]. Int J Low Extrem Wounds, 2015, 14(1): 19-27.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27(5): 372-374.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8): 2-42.
[4]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分会.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中华医学杂志.2020,48(1):19-25.
[5] 倪平,袁丽.糖尿病足溃疡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护 理学报,2017,24(9):35.38.
[6]车轶,孙清,宋静.磺胺嘧啶银敷料辅助高压氧治疗老年糖尿 病足溃疡[J].实用老年医学,2018,32(10):934-938.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