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展 - 前置胎盘的临床研究进展
前置胎盘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不仅会增加产妇产后大出血、子宫切除等风险,还会对女性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不同,目前国外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0.5%,我国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1.24%。然而,最近几年,前置胎盘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当代医学的重要挑战之一。

图源:摄图网
一、前置胎盘的概念和分类
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在2013版前置胎盘指南的分类中,根据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将前置胎盘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和低置胎盘4种类型。
但是在2020年前置胎盘的诊断和处理指南中,在不影响临床处理的情况下,为了使分类简单易行,将前置胎盘分为两类:
前置胎盘:胎盘完全或部分覆盖子宫颈内口。包括既往的完全性和部分性前置胎盘。
低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胎盘边缘距子宫颈内口的距离<20 mm。包括既往的边缘性前置胎盘和低置胎盘。
二、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
产妇自身因素:
1、高龄(≥35岁)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子宫血液循环能力下降,子宫动脉硬化风险增加,胎盘代偿性增加,前置胎盘发生风险也随之升高;
2、吸烟 大量吸烟会使孕产妇暴露于一氧化碳和尼古丁中,造成胎盘慢性缺血缺氧,增加胎盘面积,同时还可造成胎盘代偿性肥大,使胎盘达到宫颈口甚至覆盖宫颈口,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风险;

图源:摄图网
3、文化程度 有研究学者如认为文化程度高的女性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强,孕期保健意识比较丰富,可降低前置胎盘发生的风险。但也有学者认为文化程度高的女性存在生育年龄推迟的现象,而生育年龄的增高会增加前置胎盘的风险。
孕产史相关因素:
1、多胎妊娠 与单胎妊娠相比,多胎妊娠的产妇胎盘更大,子宫内膜壁上胎盘所占的表面积也相对较大,更易造成胎盘入侵子宫颈,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风险;
2、剖宫产 剖宫产可引起子宫出血、感染、粘连 等,对产妇再次分娩产生不利影响。剖宫产术后形成的子宫瘢痕可能会影响胎盘的移动,促使胎盘覆盖宫颈,继而导致前置胎盘的发生。
3、流产 无论是自然流产还是人工流产均会对产妇产生不良影响。流产可导致子宫内膜变薄,流产次数越多,对子宫内膜的破坏越严重,同时子宫内膜的炎症程度也越高,进而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风险。
此外,还有子宫内膜受损和辅助生殖技术等可增加前置胎盘的发生风险。
三、前置胎盘期待治疗过程中的处理
期待治疗是在母儿安全的前提下,延长孕周,提高胎儿存活率。适用于一般情况良好,胎儿存活,阴道流血不多,无需紧急分娩的前置胎盘孕妇。
常规处理外,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情况,但仍然需要注意关注以下几点:
①预防血栓: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孕产妇,由于活动相对减少,需防止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
②纠正贫血:补充铁剂,维持血红蛋白水平≥110 g/L、红细胞压积≥30%;
③宫缩抑制剂的使用:基于母亲或胎儿情况需终止妊娠时,不应再使用宫缩抑制剂延长孕周。
④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对于妊娠<37周、有阴道流血的前置胎盘孕妇,予以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
若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等产科指征,立即紧急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