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酸碱及电解质补充量的计算方法,请收好!
昨天我们分享了关于血气分析报告解读技巧和影响其结果判断的因素,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下关于酸碱及电解质补充量的计算方法,这也是临床治疗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
补液原则:补液应遵循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
01
低血钾时如何补钾?
补钾原则:
不宜过早,见尿补钾(> 40 mL/h);
不宜过浓,浓度不超过0.3%(< 40 mmol/L,即 1000 mL 液体中,氯化钾含量不超过 3 g;
不宜过快,成人每分钟30~40滴((< 20 mmol/h) ,小儿酌减);
不宜过多,成人每日不超过5g,小儿每日0.1~0.3g/kg,浓度稀释为0.1%~0.3%。
补充氯化钾量(g)=(5-血清 K+)(mmol/L)×W(kg)× 0.0149
注:
① 用时需要用 5% 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 0.2% 或 0.3% 的溶液静滴。
② 补钾剂量、浓度和速度均应根据病人病情和血钾浓度及心电图缺钾图形改善等情况而定。
举例:某男性患者,体重75kg,测得血清K+为 3.0mmol/L。应补10%氯化钾注射液多少毫升?
解:补氯化钾量(g)=(5-3.0)×75×0.0149= 2.2359,合10%氯化钾量(ml)==22.35(m1) ;
即:应补充氯化钾2.2359,折合10%氯化钾 22.35ml。
02
低血钠时如何补钠?
对于严重的低钠血症 2014 欧洲权威指南给出了详细的处理流程:
第1 h推荐立即静脉输注 3% 高渗盐水 150 ml(20 min 以上),后复查血钠浓度,在第 2 个 20 min 重复静脉输注 3% 高渗盐水 150 ml,建议重复以上治疗 2 次,或直到达到血钠浓度增加 5 mmol/L。
1 h 后血钠水平升高>5 mmol/L, 推荐停止输注高渗盐水,可输注 0.9% 盐水且对因治疗。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第一个 24 h 限制血钠升高超过 10 mmol/L, 随后每 24 h 血钠升高<8 mmol/L, 直到血钠达到 130 mmol/L。之所以要强调补钠上升速度,主要是避免出现补钠过快导致脱髓鞘病变。
对于非紧急处理患者一般可按如下公式补液,大都勉强也能应对,慢慢补,在纠正低钠的同时积极寻找病因。
补氯化钠(g)=[正常血钠(mmol/L)- 实测血钠(mmol/L)]×体重(kg)×0.6 或 0.2/17
说明:公式中正常血钠一般按 140 mmol/L 计算,人体的体液量占体重的 60%。
但是,也有的学者会按照细胞外液量占体重的20% 计算;1 g 氯化钠含 17 mmol 钠。在 24 h 内先补计算量的 1/3-1/2,复查后再补充。
03
代谢性碱中毒补酸量的估算
2% 的氯化铵用量(mL)= [(实测 CO2CP-60)(Vol%)]×W(kg)
或 2% 的氯化铵用量(mL)=[(实测 CO2CP-26.8)(mmol/L)]×2.24×W(kg)
注:
① 用时需要用 5% 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 0. 9% 的等渗溶液;
② 开始补给总量的 1/3 ~ 1/2,3 ~ 4 小时滴完,再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临床表现,决定是否继续补给。
04
代谢性酸中毒补碱量的估算
一般先补给总量的 1/3 ~ 1/2,再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酌量补充,避免剂量过大造成碱血症。
临床上常用碱性药物有 5% 的碳酸氢钠注射液,11.2% 的乳酸钠注射液,7.28% 氨基丁三醇(THAM)注射液。
(1)5% 碳酸氢钠用量的估算
5%碳酸氢钠用量(m1)=[正常CO2CP一实测 C02CP(mmol/L)]×0.42×W
注:正常 CO2CP以22 mmol/L 或 50% Vol% 计算;W表示体重,以 kg 为单位;CO2CP 毫摩尔浓度与容积百分比浓度之间的换算为:1 mmol/L = 1 Vol%/2.24。
举例:
某酸中毒患者,体重50kg,测得CO:CP为 13mmol/L,需补5%碳酸氢钠注射液多少毫升?
解:(22-13)X 0.42×50=189 (ml)
即:需补5%碳酸氢钠注射液189ml。
(2)11. 2% 的乳酸钠用量的估算
11.2%乳酸钠用量(ml)=[正常C02CP一实测 C02CP(mmol/L)]x0.25×W
(3)7.28%THAM 用量的计算
7.28%THAM用量(m1)=[正常C02CP一实测 C02CP(mmol/L)]x0.42 xW
注:
① 1 mL 7.28% THAM 与 0.6 mmol THAM 相当;
② 7.28% THAM 应以等量的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 3.64%等渗浓度静滴,但限制水分的患者可直接静滴7.28%溶液。
参考文献:
马亚兵, 刘新春. 水与电解质补充量的计算 [J]. 中国医刊,2010,45(4):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