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类消化系统常用药及应用经验,建议收藏!
消化道疾病常常病因复杂,种类繁多,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应激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等,有时候其他系统疾病也含有消化道症状。
那么,如何合理应用消化道药物和使用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呢?今天为你总结3类消化系统常用药及应用经验,建议读完后收藏。
一、粘膜保护剂
指黏膜能耐受经常接触的各种损伤因子包括大幅度pH、渗透压和温度变化,以及具有去垢作用的物质或能引起全身或局部炎性反应的细菌代谢产物及抗原等,而结构与功能不受明显伤害的现象。
大致可以分为:
①胶体铋剂,该类药物具有胶体特性,铋剂中的小分子酸根(如枸橼酸根、硝酸根、碳酸根)被大分子果胶酸取代后,胶体特性增强。
②前列腺素及其衍生物,如米索前列醇,该类药物有强大的细胞保护作用,并可通过降低细胞cAmp水平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发挥抗溃疡作用。
③其他,如硫糖铝、吉法酯等,通过不同机制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图源:医会宝编辑部
备注:实际食入到胃里面的食物是已经咀嚼过的,我们为了形象展现,将食物以整块的方式呈现出来。
注意:
不宜合用:硫糖铝和铋剂不宜与碱性药物合用;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等抑酸剂使胃酸分泌减少,可干扰硫糖铝和铋剂的吸收,故不宜合用;
可以协同实用:可与PPI(质子泵抑制剂)协同使用。
检查前不使用:胃镜检查前不可使用黏膜保护剂,尤其凝胶制剂,一般先做内镜检查,再做钡剂检查;
相关副作用:所有含铝剂的保护剂都有相关副作用。
二、促胃肠动力药
促胃肠动力药是促使胃肠道内容物向前移动的药物。胃动力低下时,胃内容物排空延迟,可引起许多胃肠疾病,表现为恶心、呕吐、胃灼热、餐后不适及消化不良等,并可引起胃食管反流,导致食管溃疡。
第一代:甲氧氯普胺,现临床中常用10mg注射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
第二代: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广泛;
第三代:西沙必利,近年临床发现在西沙必利高敏患者中可出现Q-T间期延长或导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被迫从欧美市场撤出;
第四代:莫沙必利,为非选择性5-HT4R受体激动剂,对于老年患者慎重使用;
注意:
乳腺癌患者及消化道出血禁用甲氧氯普胺;
不同动力剂作用于不同受体,效果不好时可换品种使用亦可联合使用;
莫沙必利禁用于胃肠道出血、阻塞或穿孔以及其他刺激胃肠道可能引起危险的疾病;
促胃动力药物可减少氨茶碱、地高辛、铝镁制剂等口服药在胃内的滞留时间,吸收减少,疗效减弱。
三、止血药
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主要药物:PPI;
下消化道出血主要药物:生长抑素或加压素,通常两者采用微泵持续泵入,垂体后叶素较少应用;

图源:医会宝编辑部
去甲肾上腺素外用于消化道出血。通常是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在胃内止血,目的是用冰盐水降低胃粘膜的温度和去甲肾上腺素强烈的缩血管作用,使胃粘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达到止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任建林,卢雅丕,潘金水.胃黏膜保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21):2521-2529.
[2] 石刚,吴硕东.促胃肠动力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6,14(2):18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