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化验单上没有向上的“箭头”,医生还说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被称做是最隐蔽的“温柔”杀手,大多数情况没有明显的表现,然而此时我们的血管却无形中发生了变化。
据统计,我国血脂异常患者已达2.2亿,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正以每年超过300万人的速度夺去人们生命。
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1]
临床上通常是空腹抽血,化验单上包括以下六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 A1)和载脂蛋白B(Apo B)。其中,前面的4项是必测的项目。
那么,血脂四项异常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一、血脂四项升高意义
01
总胆固醇(TC)
是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受年龄和饮食习惯的影响。TC水平常随年龄而上升,但70岁后不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
TC升高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和心梗等。
02
甘油三酯(TG)
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只有伴有高胆固醇血症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情况时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0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形杀手”。因而被俗称为“坏胆固醇”,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血脂指标。
“坏”胆固醇在动脉血管内壁慢慢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变窄、被阻塞住。并且,这些斑块就像一个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破裂,导致急性心梗、中风。
0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HDL)能将血管壁内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分解代谢,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而被俗称为“好胆固醇”。

图源:文献[2]
二、存在的认识误区
由此可见,我们通常会格外关注化验单中的胆固醇指标,但鲜有人发现自己有胆固醇异常问题,因为化验单上并未发现有“向上箭头”。
可为什么流行病学专家的统计数据却如此之高呢?
一般人群和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经发生过心梗、中风的患者,血脂治疗值和目标值与化验单上显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
他们的血脂目标值要求更严格,要低于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如“坏”胆固醇需低于80mg/dL或者2.1mmol/L。
同时,像40岁以上男性、绝经女性、肥胖、有黄色瘤、有血脂异常及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的胆固醇指标也不能仅仅参考化验单上“不高于3mmol/L”这一指标。
三、重点人群的管理
血脂异常治疗的宗旨是防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降低心血管病临床事件发生的危险。同时降低LDL-C 水平是防控ASCVD危险的首要干预靶点。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特殊人群其血脂异常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慢性肾脏疾病(CKD)等人群的血脂管理。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主要表现为 TG 升高,HDL-C 降低,LDL-C 升高或正常。[3]调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4]
4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血清 LDL-C 水平应控制在2.6 mmol/L(100 mg/dl)以下,保持HDL-C 目标值在1.0 mmol/L(40 mg/dl)以上;
代谢综合征血脂代谢紊乱方面的治疗目标:LDL-C<2.6 mmol/L(100 mg/dl)、TG<1.7 mmol/L(150 mg/ dl)、HDL-C≥1.0 mmol/L(40 mg/dl);
慢性肾脏疾病血脂代谢异常的治疗目标:轻、中度CKD者 LDL-C < 2.6 mmol/L,非-HDL-C<3.4 mmol/L;重 度 CKD、CKD 合并高血压 或糖尿病者LDL-C<1.8 mmol/L,非-HDL-C<2.6 mmol/L。[2]
1
END
1
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综合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版权相关事宜请联系微信号:
HEALIFE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