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根除幽门螺杆菌,这4个问题你一定要知道!
由于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二人发现幽门螺杆菌(HP),2005年,二人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后,HP正式进入医学界的视野。
然而,最让它“名声大噪”的是:会增加患癌的风险。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超级细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其定为 I 类致癌物 。
同时,在国际HP京都共识 (2015)和HPMaastricht V共识(2016)中都将HP感染定义为一种感染性疾病,并认为 HP感染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除HP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措施。

图源:摄图网
说到根除HP,大多数消化医生对它已经非常熟悉了(三联或者四联药物按照规定周期服用),或者说可以用“得心应手”来形容,但是,以下提到的四个问题,你真的了解吗?
一、儿童时期感染了HP,需要根除吗?
国内外多项研究提示HP 主要通过口-口、粪-口、母婴和刺激性食物传播。也有研究发现HP可在水果、牛奶、肉类和速食食品中存在一定的时间。
但是在儿童感染HP的途径中,主要包括共用餐具、共用食物、咀嚼食物、喂食、亲吻、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同时,儿童时期也是HP传播的黄金期。

图源:文献[1]
儿童的HP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HP感染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也会发生在成年后,但相对较少。[1]由于儿童时期,因为年龄较小,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差,会影响治疗效果,国内外指南都不推荐14岁以下儿童常规筛查和根除HP。
二、根除HP后可以减少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的异时性胃癌发生吗?
早期胃癌治疗以内镜下切除和外科手术为主。然而,临床研究发现在早期胃癌ESD切除后仍有部分患者在胃内其他部位发生新的胃癌,也称为异时性胃癌。
其原因是胃癌患者胃黏膜多伴有癌前病变发生,因此在切除胃癌后其他部位的癌前病变仍有演变成胃癌的可能。根除HP对异时性胃癌的预防具有积极作用。[2]
三、HP规范根除后,对身体会产生不良影响吗?
根除HP的治疗方案中至少包含2种抗生素,疗程为10~14 d,抗生素的使用会使肠道菌群在短期内发生改变。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发现HP根除治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发生的变化可在2个月后恢复。[3]
因此,开展HP的规范根除不会带来不良后果,如:抗生素滥用、耐药菌播散、肥胖、过敏性哮喘等。[2]
四、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发生前,实施HP根除治疗可更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吗?
根除HP可改善胃黏膜炎症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可逆转萎缩,但难以逆转肠化生。
在胃萎缩或肠化生前根除HP,可以阻断“肠型胃癌演变”进程,几乎可完全消除胃癌发生风险。对于已发生胃黏膜萎缩或肠化生者,根除HP,可延缓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进展, 也可不同程度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