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问:甲亢药物治疗,如何调整药量?
“粗脖子瞪眼的我,不是在生气,而是得了甲亢!”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指甲状腺腺体不适当地持续合成和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内分泌疾病,简称甲亢。以全身代谢功能亢进为主要病理特征。[1]
甲亢病因包括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也称Graves病),炎性甲亢、药物致甲亢、hCG相关性甲亢、和垂体TSH瘤甲亢。
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代谢亢进和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为主,如:怕热、多汗、体重下降、易激惹、失眠、烦躁、眼球突出、食欲亢进、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等等。因此甲亢患者的症状涉及多个系统和多个器官。

图源:摄图网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甲亢总发病率为3%,其中女性为4.1%,男性为1.6%。面对数量如此多的甲亢患者,如何安全和有效地治疗,科学和规范地应用药物,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来聊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ATD)这一话题!
一、药物选择
常用硫脲类药物,主要为咪唑类和硫氧嘧啶类,前者的代表药物是甲巯咪唑(MMI),后者的代表药物是丙硫氧嘧啶(PTU)。
PTU通过抑制5′脱碘酶活性而减少外周组织T4转化为T3,但肝毒性大于MMI,故除严重病例、甲状腺危象、妊娠早期或对MMI过敏者首选PTU治疗外,其他情况MMI应列为首选药物。[2]
二、阶段用药
1、初始阶段
甲巯咪唑起始剂量为20~40 mg/d,每天1次或2次口服。
丙硫氧嘧啶起始剂量为300 mg/d,视病情轻重150~400 mg/d,最大量600 mg/d,分次口服。
PTU用药后需要等待甲状腺存储的甲状腺激素消耗,一般在服药2~3周后临床症状减轻,4~6周后代谢状态可以恢复正常,故应在用药4周后复查甲状腺功能以评估治疗效果。[3-4]
2、减量阶段
服药至症状缓解,甲功接近正常时进入减量阶段,这一阶段在进行药物的减量时,切不可立马停药或减量过快。每次减少MMI 5 mg或者PTU 50 mg,减量期间,每2~4周随访1次,确定甲状腺功能正常和稳定,此阶段约需2~3个月。
3、维持阶段
视病情调整剂量,个别患者需要延长维持治疗疗程。MMI5~10 mg/d,PTU50~100 mg/d,一些患者只需要更少的ATD剂量即可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每2个月复查甲功,为期1~2年。[3]
三、停药指征和复发
一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5~2年后,经相关检查甲状腺功能正常、疗程足够、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阴性可以考虑停药。
虽然ATD停药后甲亢复发率约为50%,但是并不代表之前的治疗方案就被否定,甲亢的复发和生活习惯、情绪以及所处环境有关。研究发现,轻中度病情、甲状腺体积较小、TRAb转阴性、小剂量ATD即能长期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的患者治疗缓解率高,复发率低。[4]
1
END
1
声明: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原创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