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因素及防控,这篇总结够详细!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应用的不断广泛,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日趋增多,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轻则加重病情,重则直接威胁患者生命。
图片来源:摄图网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进行有效防控?一起来查漏补缺吧!
多重耐药菌(MDRO)指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多重耐药也包括泛耐药和全耐药。
临床常见MDRO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等。
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
1)老年:
老年人由于器官组织老化、生理代谢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是发生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易感人群。
2)免疫功能低下:
包括患有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尿毒症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接受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的肿瘤患者等。
图片来源:摄图网
3)接受中心静脉插管、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等各种侵入性操作:
侵袭性操作容易破坏皮肤和黏膜的屏障,并损害了宿主的防御系统,可把致病菌带入机体导致外源性感染的同时还可以使体内细菌移位引起内源性感染的发生。
4)近期(90d内)接受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治疗。
5)既往多次或长期住院:
住院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增加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机会。
6)既往有MDRO定植或感染史等。
1、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手卫生能有效切断主要接触传播途径之一的经手传播病原体,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者前、实施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以及接触患者环境后均应进行手卫生。
2、严格实施隔离措施
实施接触隔离预防措施能有效阻断MDRO的传播。医疗机构应按《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做好接触隔离。
①MDRO感染/定植患者安置
应尽量单间安置 MDRO感染/定植患者。无单间时,可将相同MDRO感染/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不应将MDRO感染/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或隔离区域应有隔离标识,并有注意事项提示。
② 隔离预防措施
隔离房间诊疗用品应专人专用。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要在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
图片来源:摄图网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当将高度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排在最后进行。接触MDRO感染/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体液、引流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当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成诊疗护理操作后,要及时脱去手套和隔离衣,并进行手卫生。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特别是在实施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标准操作规程,避免污染,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
4、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对ICU 、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物体表面使用专用的抹布等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当立即消毒。
心电监护仪
微量输液泵
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面板或旋钮表面
听诊器
计算机键盘和鼠标
电话机
患者床栏杆和床头桌
门把手
水龙头开关等
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医疗废物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5、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合理、谨慎地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轻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延缓和减少MDRO的产生。
包括严格掌握应用指征、尽早实施目标性治疗、正确解读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结合药物PK/PD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及规范预防用药等。
6、加强监测
MDRO监测是MDRO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病例监测,可及时发现MDRO感染/定植患者,通过环境卫生学监测,可了解环境MDRO污染状态,通过细菌耐药性监测,可以掌握MDRO现状及变化趋势,发现新的MDRO,评估针对MDRO医院感染干预措施的效果等。
7、加强多学科协作
可联合急性感染科、护理部、医务部、信息科、药学部、微生物实验室、院感科等临床科室进行多重耐药菌联动管控操作,最大限度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1.黄勋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1-9.
2.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3.唐伟荣.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对策[J]. 当代护士, 2020, 27(14):80-82.
4.张隐妹等.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8, 25(12):1485-1487.
5.陈瑜等.多学科协作模式防控ICU多重耐药菌感染[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8):2839-2842.
声明: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原创整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