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为何更「偏爱」女性?原因终于找到了!
编者按:痛经/妊娠期+偏头痛,对于女性来说可谓是“双重打击”!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其病情特征为反复发作、一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1]

图源:摄图网
我国偏头痛的患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3:1。青春期以前男性及女性偏头痛发病率接近,但青春期后双方发病率均攀升,女性尤为显著[2][3]。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女性偏头痛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女性偏头痛有什么特点?[4]
想比于男性,女性更容易出现偏头痛相关症状,表现为:单侧、搏动性,更多伴有恶心、怕光、怕吵和视物模糊等等。同时,女性偏头痛发作的时间更长(平均头痛持续时间约36.7h,而男性为28.4h。)、发作程度更高和疼痛程度更剧烈。
导致女性偏头痛的原因有很多,如:情绪紧张、超负荷的精神压力、过度劳累以及不良的生活和饮食及习惯等均可诱发。但是,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在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内源性或外源性(如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雌激素浓度下降均会诱发偏头痛。
与此同时,由于生理因素的影响,女性在月经期和妊娠期对偏头痛的发作均有影响。
二、月经性偏头痛[5][6]
月经是偏头痛重要的诱发因素,有研究表明,高达70%的女性偏头痛患者可出现月经诱发的偏头痛。这一时期雌激素和前列腺素会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二者均为神经甾体激素,可通过影响痛觉处理网络和血管内皮参与偏头痛的病理机制。

图源:摄图网
月经性偏头痛与雌激素的水平波动有关,呈负相关。即雌激素的水平降至最低时偏头痛的发生率则明显增加。而月经期的前两天偏头痛的发作可能受前列腺素的影响(大量合成,释放到血液中)有关。
三、妊娠期偏头痛[4][7]
目前认为妊娠期间高而稳定的性激素水平对偏头痛的症状有一定的影响。但妊娠与偏头痛改善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图源:摄图网
总体来说,50%~75%的女性在孕期偏头痛会有所改善甚至终止,尤其在妊娠中晚期。然而4%~8%的女性在妊娠期加重,极少数女性在首次妊娠时出现新发偏头痛,多发生在妊娠的头3个月,先兆患者居多。
四、偏头痛的治疗[8]
(1)月经性偏头痛的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主要包括 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曲普坦类、非甾体抗炎药和麦角碱衍生物;在月经期短期预防的药物主要是特里普坦、雌激素和奈普生,持续预防药物主要是激素类避孕药。
但是,对于有器质性血管病的月经性偏头痛女性,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导致血管意外事件风险的增加。
此外,中药治疗、穴位注射治疗和冥想训练对月经性偏头痛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2)妊娠期偏头痛的治疗
妊娠期偏头痛治疗主要以优化生活方式和非药物治疗为主。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减少妊娠期间偏头痛的负担。由于妊娠的特殊性,多数抗偏头痛药物会对胎儿发育造成影响,但长时间的焦虑与不适也会对母亲和胎儿的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因此需规范合理使用药物。
急性期可供选择的药物主要包括扑热息痛、非甾体抗炎药、曲普坦类、麻醉性镇痛剂、麦角碱类止痛剂等。有研究显示扑热息痛是妊娠期治疗偏头痛最安全的药物。
对于预防性治疗,低剂量普萘洛尔是妊娠期预防的首选药物;辅酶Q10和镁等非处方补充剂可能对孕妇的头痛有好处,其安全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女性偏头痛发病率更高,头痛症状及伴随症状更突出。随着雌激素的波动,多数女性在月经期、围绝经期更容易出现头痛的恶化,多数在孕期能减轻,绝经后趋于缓解。但是,不管是在哪一时期的偏头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仍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找出治疗的新途径。
End
声明: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原创整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