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上班族的“手腕痛”,这份详细攻略别错过!
来源:摄图网
殊不知,这其实是老百姓俗称的“鼠标手”,也就是临床上的腕管综合征。由于腕关节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这种病症也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也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上班族。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腕管综合征那些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腕管综合征,你需要知道~
(一)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CTS)又名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鼠标手,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导致桡侧3个~4个手指疼痛、麻木、感觉异常,以及支配区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是临床常见的周围神经病[1]。
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且呈逐年高发趋势。据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欧洲人群 CTS患病为5%,标化发病率为每年每10万人100~376例,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4倍。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大量应用,鼠标、键盘的操作使得该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2]。
(二)究竟是哪些原因引发了本病?
腕管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构成的骨纤维管道,有正中神经和屈肌肌腱通过,由于各种局部和全身因素的影响使腕管内容物增加或腕管变窄,都可导致正中神经受压而引发疼痛、麻木等表现,尤其是需要重复手腕部运动的人(如电脑操作员)更容易出现。
另外,也有研究表明妊娠期、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腕管外伤等情况下,也容易并发腕管综合征[2]。
临床中,常将腕管综合征的患病因素归为外源性压迫、管腔本身变小、管腔内容物体积增大、数量增多和职业因素等[3]。
来源:摄图网
(三)诊断腕管综合征,可做哪些检查?
腕管综合征发病原因较多,在诊断过程中,比较常用的辅助检查有X线、CT、超声、电生理、MRI等[4]。
由于电生理检测特异性好 ,是临床常用的诊断CTS的金标准,检测法主要为:
①测量至拇短展肌的末端运动潜伏期(DML);
②逆向法测量腕部至食指的感觉传导速度(SCV );
③在环指记录正中‐尺神经感觉潜伏期的差值(DSL)。
MRI虽然能对腕内的韧带、肌腱、肌肉、神经、血管等结构的形态甚至微观组织功能状态良好地显示,对临床及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由于其操作复杂、耗费较高,应用并不是非常广泛。
(四)临床上,如何诊断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起病常隐匿,诊断相对比较复杂。如果想更准确的诊断本病,需要从多方面着手,综合分析评估,比如特征性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及电生理检查等,可准确诊断[5]。
①临床表现
本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拇、食、中及环指桡侧半麻木疼痛,常可伴患指烧灼痛、肿胀及紧张感;早期症状多呈间歇性,后呈进行性加重,尤其以夜间或清晨为甚,因此,部分患者有“麻醒”或“痛醒”史。
②体格检查
较为常见的是桡侧三指半感觉减退,一般无手掌部感觉异常;重者或病程晚期可有运动障碍;大鱼际肌萎缩可导致手指抓握力减弱;正中神经Tinel征阳性及(或)Phalen试验阳性也可进一步帮助诊断。
来源:摄图网
③辅助检查
比较常用的辅助检查有腕管压力监测(早期应用诊断方法)、神经电生理监测(周围神经损伤诊断的金标准)、影像诊断技术(不作为CTS的常规检查方法)及高频超声技术(在明确神经受压部位、进行鉴别诊断 以及选择手术方式上能提供较大的帮助)。
(五)鉴别诊断
本病是各类周围神经卡压导致的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与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征、旋前圆肌综合征等疾病做出鉴别,以免误诊误治,影响疾病的治疗,加大治疗难度。
腕管综合征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但因其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效果差、病残发生率高等特点,早期、规范的治疗对患者病情的缓解及预后至关重要。
本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不同病程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疗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的治疗[2-7]!
非手术治疗VS手术治疗,到底如何选择?
一般而言,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由于病情较轻、病程短,一般先采取非手术治疗,重度腕管综合征保守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在保守治疗不能控制症状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大多数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是有效的,适合于症状轻、病程短、全身情况不允许手术的患者,如休息制动、口服营养神经类药物、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封闭治疗、康复治疗、中药内服、中药外敷或熏洗、针刀、针灸推拿及其他特色疗法等。
①休息制动:本病具有自限性,通过充分的腕部休息和制动,可以使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②夹板:通过佩戴腕关节夹板(腕关节处于中立位),限制患肢活动。
③口服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利尿剂等,减轻局部水肿、消炎止痛、利尿,注意关注副作用。
来源:摄图网
④封闭治疗:如用类固醇类药和麻醉药局部封闭治疗,减轻腕管类水肿和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⑤康复治疗(物理疗法):如超短波、激光、磁疗等,以减轻患肢疼痛,提高手的功能。
⑥中药内服治疗:比如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功效的药物,补气行血、通络止痛。
⑦中药外敷或熏洗:通过局部用药,使中药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患处,透过皮肤直达病所。
⑧针刀治疗: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能有效避免手术瘢痕过长导致再次卡压等问题,目前应用广泛。
⑨针灸治疗:患者因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出现局部疼痛、 麻木、肿胀等症状,通过针灸有效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与西药疗效相近,但副作用更少。
⑩推拿治疗:采用推揉、拿捏、拔伸等手法,配合针灸、中 药内服或外敷等,具有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之效,可改善腕管内压力、减轻对正中神经的压迫,缓解麻木、疼痛等症状。
⑪中医其他治疗:如电针配合十宣放血法治疗、注射器针头刺血划拨治疗。
非手术治疗虽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创伤型手术伤口所带来的感染、瘢痕、术后一过性神经失用症等问题,但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辩证选用,对每个病人进行综合治疗是最有效的选择。
(二)手术治疗
本病长期存在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导致腕部功能严重受损,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活动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如若非手术治疗不能解决神经卡压的根本问题,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神经压迫症状加重时, 可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松解正中神经,比如常用的开放手术治疗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但到底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更优,目前临床上尚存在一定争议!
①开放手术:显露充分,可直视下探查有无解剖变异,对神经减压较为彻底;但切口较长。
②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美观,但价格昂贵、暴露有限、手术操作难度大、耗时相对较长。
虽然腕管综合征是门诊非常常见的疾病,但大家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综合评估各项指标,更好的为患者制定安全、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避免患手功能受损。
[1]宋俊杰,中医外治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外治杂志,1006-978X(2019)04-0056-03
[2]姚严,推拿治疗腕管综合征研究进展,按摩与康复医学,1008-1879(2021)21-0075-03
[3]谷宇等,腕管综合征的诊治进展,骨科,1674⁃8573.2021.06.019
[4]邵静雯,腕管综合征的诊疗进展,中国康复,2014年4月第29卷第2期
[5]江海林等,腕管综合征诊治述要.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2):3461 -3463.
[6]宋俊杰,中医外治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医外治杂志,1006-978X(2019)04-0056-03
[7]徐进友,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中医治疗及相关电生理学研究进展,陕西中医,1000-7369.2021.07.045
声明: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原创整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应用。
Hello,艾瑞巴蒂(手动问好)
这是小宝的医学临床实用知识推送
小宝很高兴与大家见面了
现在微信出现了新的功能
不按照时间排序发布文章了
为了让我们在每个工作日
晚上18:10能够见面
不错过每一个医学知识与热讯
我想邀请您将“医会宝”设置为
“星标”☆,或者常常点“在看”☆
您的每一次阅读
在未来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