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的维生素C也有「用药陷阱」,这些坑请不要踩!

2021/12/29 806

人们常说:感冒、发烧和流鼻涕,吃点维生素C。同时,维生素C注射液也被广泛用于临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维生素C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一、维生素C的这些知识你需要知道


1、维生素C的主要生理作用[1]


维生素C的吸收、分布主要依赖于钠依赖性维生素 C转运体(SVCTs),仅有少部分吸收通过葡萄糖载体,维生素C已被证明在血管活性物质的合成、组织生长和维持、营养平衡、抗氧化状态、免疫调节及许多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被用于防治坏血病以及各种急慢性感染、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


2、维生素C的生理需要量[2]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版)》推荐:

  • 儿童水溶性维生素C摄入量为每日40~90mg;

  • 18 岁以上成年人及老年人摄入量为每日100mg;

  • 孕妇在孕早期维生素C推荐摄入量为每日100mg;

  • 孕中期、孕晚期及哺乳期妇女则为每日115mg;

  •  成人可耐受维生素C最高摄入量为2000mg。


3、维生素C缺乏的典型症状


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表现为出血症状,如:皮肤淤点和牙龈等的出血,贫血症状,如:缺铁性贫血,以及骨骼症状,如:坏血病串珠等等。


二、维生素C的不合理应用[3]


1、与其他维生素合用


维生素C与叶酸合用,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两药的作用减退;


维生素C与维生素B2或复合维生素B配伍应用,维生素C被氧化成抗坏血酸,维生素B被氧化成二氢核黄素,导致两药作用的降低或消失。


2、与碱性药物合用


维生素C与碳酸氯钠、氨茶碱合用,维生素C被氧化分解而失效。


3、与抗生素合用


大剂量的维生素C不宜与红霉素糖衣片合用,也不可与庆大霉素合用,否则其抗菌活性下降。


4、与其他药物合用


钙剂与大剂量维生素C同时服用,可在尿中形成草酸钙结晶,故应避免同服;


磺胺类药物与大剂量的维生素C合用,在尿液酸性情况下,磺胺类药物溶解度降低易形成结晶析出,引起血尿、尿闭等严重症状;


甲钴胺片与维生素C合用会引起大脑血液黏度增高,使人易激动、不能控制自己,还会容量受惊,失眠多梦,食欲下降,红细胞的活力降低等。


此外,大剂量维生素C还可减弱华法林,肝素等的抗凝血作用。


维生素C可发生的不良反应如下:

①痛风:大量服用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剧增,诱发痛风;

②结石:量维生素C进入人体后,易形成泌尿结石。绝大部分被肝脏代谢分解,最终产物是草酸,草酸随尿以草酸盐形式随尿排出。

③ 过敏反应:口服或静脉滴注维生素C,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④ 静脉炎:该药对血管壁有刺激性,久用会产生静脉炎,甚至形成血栓。

⑤贫血:若患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会促使红细胞裂解,发生溶血现象,导致贫血。


由此可见维生素C有很多“克星”,轻则失去药效,重则危及生命。临床上也常出现维生素C注射液可能导致严重的ADR出现,尤其是通过静脉给药。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三、新的/严重不良反应(ADR)


1、临床表现与发生时间[4]


有报道显示,维生素C注射液致新的/严重ADR,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高热、 紫绀、四肢厥冷、皮肤花纹等(说明书中未提及)。


新的/严重ADR发生时间最短为首次用药后1min,最迟为连续用药3d后,ADR发生在30min之内的占75.86%。


2、ADA原因分析[4][5][6]


新的/严重ADR发生时间多为30min 之内,以速发型多见,可能与药品因素、滴注速度、用药剂量及患者个体因素等有关。


维生素C性质活泼,易被氧化,应现用现配,遮光密闭保存,以免发生氧化降解反应,使有关物质含量过高致ADR发生。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FDA药品说明书表明维生素C注射液不应迅速滴注,适用于5个月及以上儿童坏血病的短期(最多1周)治疗。


针对小儿、孕产妇、肾功能不全者等特殊人群,注意遵循“小剂量,慢滴速”的用药原则,避免因滴速过快导致ADR。


首次用药宜从20滴/分钟滴速开始,尤其是婴幼儿,年龄稍大者如无任何不适可再适当调整至30~40 滴/分钟。同时,用药过程中需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做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后果 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英杰,布祖克拉·阿布都艾尼,康绍涛,拜合提尼沙·吐尔地.维生素C辅助治疗不同疾病的应用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28(2):248-252.

[2]中国营养学会 .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 版)[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4: 12-35.

[3]刘晓梅.维生素C的临床不合理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5):37,42.

[4]曹建英,惠培业,冯占芹,王潇,宋玉环,李佳,张维芬.静脉滴注维生素C注射液致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21,18(3):181-184.

[5]李小兰.小儿静脉输液速度的影响因素与滴速掌握[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7):79 - 80.

[6]FDA, US National Drug Code Database. Ascorbic acid injection instructions[EB/OL]. (2018-01-15)[2020-11-02]. 

End

声明: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原创整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