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可致患者窒息?不同呼吸道疾病的雾化治疗方案如何选?

2021/12/31 668

最近冷空气“到货”,气温骤降,一不小心就感冒咳嗽。

雾化吸入疗法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被广泛应用。[1]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今天我们来一起聊聊关于雾化吸入这一疗法的相关知识,期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雾化器你选对了吗?[1][2][3]


①雾化器装置不可随意选用


选择雾化器时应了解雾化装置产生的气溶胶大小,同时还应查看雾化器标识的氧流量大小。


雾化器既有产生大颗粒的喷雾器,也有产生小颗粒的喷雾器,药物在靶器官的正确沉积是影响吸入治疗效果的关键,喷雾器产生的不同大小的微粒在呼吸道的沉积部位不同,治疗部位也就不同。


有效雾化颗粒直径应在0.5~10μm,其中粒径5~10μm的雾粒主要沉积于口咽部,粒径3~<5μm 的雾粒主要沉积于肺部,粒径<3μm 的雾粒50% ~ 60%沉积于肺泡。


②常用雾化器的分类


小容量雾化器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雾化吸入装置,其储液容量一般小于10mL。目前临床常用雾化器可分为射流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和振动筛孔雾化器。


(2)雾化吸入药你选对了吗?[1]


①“两短一长”的理化特性


雾化吸入药因停进入人体后停留的部位不同,产生的作用也不一样,在理化特性上具有“两短一长”的特点,即在气道黏膜表面停留时间短、血浆半衰期短和局部组织滞留时间长。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②常用的雾化药物有哪些?


临床常用雾化吸入药物主要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短效胆碱M受体拮抗剂(SAMA)和黏液溶解剂等。


(3)不同呼吸道疾病如何选用雾化吸入疗法?[1][8]


①支气管哮喘


A.急性发作期的快速缓解治疗,其方案,详见下图: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参考文献[4]


B.非急性发作期的长期控制治疗


根据患者目前哮喘控制水平评估情况选择相应级别的控制治疗方案。可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作为长期控制治疗,可用0.5~1.0 mg/次,2次/d作为起始治疗。


②喘息与咳嗽相关呼吸性疾病[4][5][6]


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详见如下: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医会宝编辑部,参考资料[4][5][6]

为达到理想药效,不同的药物可以联合治疗,具体如下:

两联雾化:SABA+SAMA,ICS+SABA,ICS+SAMA,乙酰半胱氨酸+ICS,乙酰半胱氨酸+SAMA,乙酰半胱氨酸+SABA;

三联雾化:

ICS+SABA+SAMA

ICS+SABA +乙酰半胱氨酸

ICS+SAMA+乙酰半胱氨酸

四联雾化:ICS+SABA+SAMA+乙酰半胱氨酸


③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和吸入性气道损伤疾病[7][8]


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主要包括变应性鼻炎、咽喉部炎症及水肿等;吸人性气道损伤疾病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中毒、刺激性气体中毒。


此类疾病同样存在气道黏膜损伤、水肿和炎症,常伴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推荐雾化吸人ICS联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如布地奈德2 mg+沙丁胺醇/特布他林5 mg,每日2次),必要时联合N一乙酰半胱氨酸,可有效减轻喉头水肿和呼吸道阻塞,改善相关症状和预后。


(4)雾化吸入治疗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9]


①雾化治疗前


A.嘱咐家属避免在雾化前给予喂食,如痰液较多,也应该适当清理后再进行雾化,避免因口腔食物残渣或呼吸道痰液过多影响雾滴的沉积,同时也降低了在雾化过程中发生呛咳、窒息的危险;

B.置患儿于坐位、半坐位或侧卧位,必要时抬高床头30°;

C.指导家属进行病情观察,一旦出现发绀、气促等不良现象,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给予吸氧、拍背;

D.雾化器使用过程中保证盛装药液的雾化罐呈垂直状态,不能倾斜,禁止摇晃,避免药液起泡使药量减少,增加治疗时长。


②雾化治疗后


A.给予漱口或饮用少量温开水,减轻药液残留在口腔的不适感;

B.协助患儿拍背,雾化后痰液是最为松动的时候,此时拍背可更好地促进痰液的排出;

C.雾化器、雾化面罩和呼吸管道的消毒或清洗,做到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雾化吸入疗法虽然经常做,但是,针对不同的疾病,选用适合的药物和联合方案是十分重要的,同时,雾化前后的指导工作也不可忽视,这样才能较好地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健康恢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 编写组.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2019年版)[J].医药导报,2019,38(2):135-146.

[2]洪文英,王述蓉.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J].医药导报,2019,38(9):1194-1198.

[3]高洁,黄美娜.小儿雾化吸入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实施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2015,(1):152-153.

[4]申昆玲,邓力,李云珠,李昌崇,向莉,刘恩梅,刘瀚旻,刘传合,陈强,陈育智,陈志敏,陈爱欢,何庆南,张建华,尚云晓,俞善昌,洪建国,郝创利,赵德育,钟礼立,殷勇,崔永耀,盛锦云,鲍一笑.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018年修订版)[J].临床儿科杂志,2018,36(2):95-107.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 年修订)[J]. 中华儿科杂志 , 2014, 52(3): 184-188.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 .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2016, 39(5): 323-354.

[7]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气道黏液高分泌管理中国专家共 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10):723—729.

[8]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中国急诊专业联合体.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7):565-574.

[9][高洁,黄美娜.小儿雾化吸入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实施方法[J].中国社区医师,2015,(1):152-153.

End

声明: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原创整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