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消炎药常混淆?一招轻松辨别!

2022/01/17 854

医生,我牙疼,帮我开点消炎药吧?

医生,我肚子疼,帮我开点消炎药吧?

医生,我感冒了,帮我开点消炎药吧?

上述患者的请求,您在临床工作中是否遇到过?其实,人们口中的“消炎药”可能指的是某种“抗生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消炎药”。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今天我们来谈谈关于「抗生素与消炎药」这两种药物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抗生素≠消炎药[1]

(1)抗生素


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活性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我们熟知的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也可以进行杀灭。)


主要包含四大作用机理,即: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增强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以及抑制细菌核酸复制转录[2]。


(2)消炎药


消炎药的原理是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或释放的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使炎症得以减轻至消退,同时使炎症引起的疼痛得以缓解。


(二)如何分辨抗生素与消炎药?[3]

(1)带有这些关键词的药物是抗生素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文献[3]

此外,还有“王者级”的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XX培南、糖肽类的万古霉素。


上述的这些分类太多记不住?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看药物说明书,如果药物说明书上写:此药适合于XX细菌引起的感染,那就是抗生素!


(2)带有这些关键词的药物是消炎药


①药名含有“松”字

例如:地塞米松、泼尼松、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


②非甾体抗炎药物

例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萘普生、塞来昔布等。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3)掌握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4]

①过敏反应

a.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属于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

b.溶血性贫血。主要表现为患者体内各种粒细胞数量减少,如头孢噻吩、氯霉素等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头孢菌素类也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c.血清病、药物热。主要表现为患者用药后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疼痛等反应,可伴有发热、胃肠道黏膜坏死等;

d.未分型的过敏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固定性红斑、重症红斑等。


②毒性反应

a.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b.耳毒性、肾毒性;

c.肝脏毒性;

d.血液系统方面毒性;

e.免疫系统毒性;

f.其次还有胃肠道毒性、心脏毒性反应等。


③特异质反应

发生率比较低,常与遗传因素有关系。


④二重感染

大剂量或者长期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应用广谱抗生素。

(4)掌握消炎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①以糖皮质激素为代表的激素类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a.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满月脸,水牛背,多毛等;

b.引起水钠潴留;

c.引起高血压,糖尿病;

d.诱发和加重感染,特别容易诱发二重感染;

e.诱发和加重溃疡;

f.容易引起骨质疏松,创口感染不易愈合;

g.股骨头坏死;

h.诱发癫痫;

i.抑制儿童生长发育;

j.增加食欲导致肥胖;


②以非甾体消炎药为代表的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7]

a.肾脏损害:非甾体消炎药所引发的肾脏损害,患者一般表现为肾乳头坏死、高血钾、间质性肾炎等;

b.肝脏损害: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肝酶轻微上升,也会出现肝细胞坏死[5];

c.胃肠道反应:患者长期接受非甾体消炎药治疗,出现胃糜烂以及十二指肠糜烂的几率高达60%,出现胃溃疡以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几率高达25%,发生出血以及穿孔的几率低于1%[6];

d.心血管损害。

(三)抗生素与消炎药的合理应用

(1)抗生素的合理用药[9]


①全面分析病人的身体状况,包括过敏史、病原菌种类、感染部位、药物抗菌谱等[8];

②规范用药,包括使用剂量、过敏试验、用药疗程、用药时间等;

③谨慎预防性用药和联合用药;

④按说明书合理用药,不能任意停药、增药、减药;

此外,头孢菌素类药物和酒精会产生双硫仑样反应,使用时需准确告知患者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


(2)消炎药的合理用药[10]


①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勿超量服用;

②不可长期服用,以防增加毒性反应;

③联合用药需谨慎,如阿司匹林与酸性药物维生素B、氯化铵等合用,可增加对胃部的刺激;

④注意药物之间的禁忌症,对消化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的药物,可诱发和加重消化道溃疡出血,溃疡病病人禁用。


写在最后:抗生素与消炎药不可混为一谈,根据二药在临床应用的个性特点,避免错用以及滥用。抗生素与消炎药在临床使用中,医师们不但需要合理选择和规范使用,而且需要掌握其不良反应,从而减少对人体的损害,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小丽.消炎药≠抗生素[J].东方药膳,2020,(24):10.

[2]王润玲.药物化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295-326.

[3]杜凌遥.看关键词,分辨抗生素与消炎药[J].大众健康,2021,(8):46-47.

[4]蔺以啟.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15):171-172.

[5]王振刚.非甾体抗炎药的肝损害[J].中国医刊,2013,48(9):107-108.

[6]邢颖,李锦,李静,等.162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17):1466—1467.

[7]曹向光,杨华.非甾体消炎药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2017,12(4):631-633.

[8]王尧.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 用药[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18(26):133~134.

[9]刘静.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1,28(8):92-93.

[10]刘清华,汝俊芝.浅析消炎药与抗菌药[J].中外医疗,2009,28(14):98-98.

End

声明: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原创整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