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每天都用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看完这篇不迷糊!

2022/02/08 783

目前,市场上的药物种类琳琅满目,药物的配置也更加复杂,在静脉药物配置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溶媒(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确保药物发挥最佳的效果[1]。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摄图网


临床上可用的溶媒较多,如何选择合适又安全的溶媒呢?相信对于很多医生来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溶媒的那些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关于溶媒,你需要知道



众所周知,溶媒的选择对药物的稳定和疗效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若溶媒选择不当,往往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2]。


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溶媒有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5%及10%的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其实,除浓度有差异之外,不同溶媒的PH值、渗透压也不尽相同,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3]:

①5%葡萄糖、10%葡萄糖注射液PH3.2~6.5(临床上为防变色常将PH调在3.8~4.0);

②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H为3.5~5.5;

③0.9%氯化钠注射液PH为4.5~7.0;

④复方氯化钠注射液PH为4.5~7.5。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摄图网


虽然临床上可选用的种类非常多,但由于药物本身理化性质及临床治疗的需要,不同的药物应选择不同的适宜溶剂,尤其是选择溶媒时要注意相应的配伍禁忌,如[2,4]

①培氟沙星、氟罗沙星、乳酸红霉素、硫酸普拉睾酮钠、多烯磷脂酰胆碱、胺碘酮、甘露醇、去甲肾上腺素、安吖啶、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雌莫司汀磷酸钠、洛铂、奥沙利铂、参麦/丹红/生脉/红花/葛根素/丹参等中药注射剂等药物,不宜与生理盐水或含氯离子溶液配伍使用;

②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头孢哌酮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乳糖酸红霉素、苯妥英钠、碘解磷定、肝素钠、曲妥珠单抗、依托泊苷、羟喜树碱、氨力农、多柔比星、泮托拉唑、伊曲康唑、呋塞米、曲美他尼等药物,不适宜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二)溶媒种类那么多,如何选择更安全?




溶媒的选择作为静脉输液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应严格根据药物性质及说明书上载明的情况慎重选择溶媒及其用量,注意输液配制及治疗中的规范化,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


(1)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溶媒的选择


目前,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PPIs)类药物,此药比较常见的给药方式为注射给药,所以对于溶媒的合理选择至关重要,如[5]:

①奥美拉唑:给药方式分为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其结构中含有亚磺酰基,呈弱碱性,在偏碱性的溶媒中比较稳定;说明书中明确规定的溶媒分别为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其中0.9%氯化钠注射液PH偏高,可能为最佳选择;

②兰索拉唑:从市场上的说明书证实仅适合溶解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而不再适合溶于偏酸性的5%葡萄糖注射液;为了保证用药安全,在静脉滴注时,应配有1.2μm的过滤器,除去可能存在的沉淀物;

③泮托拉唑:PH约为9.5~11.0,这一性质使其适合的溶媒为0.9%氯化钠注射液,但在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溶媒体积进行配置,避免浓度偏低,用药效果不佳;

④雷贝拉唑:PH大约为11.0~12.5,这就使得其更适合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中,同时说明书中规定最佳溶媒量为100mL;

⑤埃索美拉唑:静脉注射给药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5mL进行配置,并放置不少于3min后给药;静脉滴注给药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配置100mL,并于10~30min内进行给药。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摄图网


不同种类的PPIs对溶媒、溶媒体积以及配置方法有着不同的要求,而说明书中的内容是经过实验论证的结果,具有权威性,也是法律依据。因此广大临床工作者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并严格执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2)中药注射剂溶媒的选择


中药注射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剂量准确、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疗效佳等特点。但其成分较为复杂,且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应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受到重点关注[6-7]。


据相关文献显示,在引起中药注射剂的众多不良反应中, 配伍禁忌是重要因素,溶媒选择也是普遍存在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如复方苦参注射液等重要注射剂处于酸性环境时可能会析出芬酸类物质,最佳的溶媒应该是生理盐水;丹参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等最佳是选用5%、10%葡萄糖作为溶媒,而不能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这是因为会因引发不溶性微粒物质的产生[7-8]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摄图网


目前,中药注射剂说明书推荐的溶媒种类主要为5%、10%葡萄糖注射液(GS)或者0.9%氯化钠注射液(NS),不同的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推荐详情如下[7,9-10]:

①注射用红花黄色素/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说明书溶媒选择推荐生理盐水;

②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舒血宁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瓜蒌皮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丹香冠心注射液/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说明书溶媒选择推荐5%GS;

③注射用血栓通/茵栀黄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舒肝宁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说明书溶媒选择推荐10%GS;

④注射用益气复脉/注射用双黄连/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银杏内酯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康艾注射液等:说明书上溶媒选择推荐生理盐水或5%GS;

⑤注射用清开灵(冻干)/清开灵注射液等:说明书溶媒选择推荐生理盐水或10%GS;

⑥注射用血塞通/血塞通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香丹注射液/苦黄注射液/灯盏花素氯化钠注射液等:说明书溶媒选择推荐5%GS或10%GS,也有研究发现临床上选择醒脑静注射液的溶媒时最适宜的是生理盐水[7];

⑦注射用黄芪多糖/注射用灯盏花素/复方麝香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等:说明书溶媒选择推荐生理盐水、5%GS或10%GS。


建议:对于说明书中限定只能使用5%GS或0.9%NS作为溶媒的中药注射剂,不可随意选用其他溶媒替代;对于说明书中注明可选用5%GS、10%GS或0.9%NS作为溶媒的中药注射剂,优先选用5%GS作为溶媒;在选用糖尿病患者中药注射剂溶媒时,首先应根据中药注射剂说明书选择溶媒,说明书中注明可选用0.9%NS的,宜选用0.9%NS稀释,若非患者必须,不可随意应用果糖注射液或木糖醇注射液代替GS,更不宜选用转化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等。


(3)抗生素溶媒的选择


静脉滴注抗生素是临床治疗细菌感染常用的手段之一,溶媒的选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若选择不当不仅可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抗生素的药效,还可增加细菌耐药性的风险、造成经济上的浪费等。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摄图网


抗生素性质大多不稳定,在溶液中的稳定性与pH值的高低密不可分。因此,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来进行选择与配伍,尽量做到现配现用[2]:

①β-内酰胺类:这类抗生素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建议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

②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说明书中注明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25℃时可稳定4h,但是在含有葡萄糖、葡聚糖或碳酸氢盐的溶媒中较不稳定;

③头孢菌素类药物:不宜选用含Ca2+的复方氯化钠及乳酸钠林格氏液做溶媒;

④大环内酯类药物:一般先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再加入到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⑤喹诺酮类药物:该类药物不能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

⑥四环素类药物:该类药物不宜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静滴,可选择不含钙的葡萄糖溶液做溶媒;

⑦氯霉素:在中性、弱酸性条件下(PH=4.5~7.5)较稳定,适宜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4)剖宫产术盆腔冲洗溶媒的选择


剖宫产术中,盆腹腔冲洗也是必要的常规步骤,能够有效的清除盆腹腔中的羊水、积血等。有研究表明0.9%氯化钠注射液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盆腹腔粘连的发生率和感染的概率,与甲硝唑联合冲洗时能达到更显著的效果[11]


除此之外,还能缩短产妇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排气时间,降低产褥病的发病率,减少阴道出血。


除了上述配伍外,临床需要专用溶媒溶解的药物包括有注射用硫普罗宁、注射用腺苷蛋氨酸、注射用多西他赛、注射用甲强龙、注射用夫西地酸、注射用丙戊酸钠等,使用时一定要引起重视[12]。一定要根据药物性质及说明书上载明的情况慎重选择,注意输液配制及治疗中的规范化,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END

参考文献:

[1]王丁,魏雪,静脉配置药物不同溶媒稳定性的研究,护理研究,1009-6019(2015)22-0220-02

[2]陶建,常用药物溶媒对抗菌药的影响及正确选择,临床合理用药,1674-3296(2014)08C-0013-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第二部)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928-1012.

[4]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

[5]王磊,朱宏明,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溶媒的合理选择,海峡药学,1006-3765(2019)-01-05105-0013-03

[6]林玲,万长秀,7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0.9%氯化钠配伍的稳定性研究,护理学杂志,1004-4152(2013)15-0048-03

[7]王秋婷,苗秋丽,张杰,张永凯,不同溶媒对中药注射剂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中成药,1001-1528(2019)01-0233-05

[8]欧阳宁,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和滴速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性,黑龙江中医药,2020年第5期

[9]陈春梅,李吉明,疏血通等类中药注射剂与不同溶媒配伍的稳定性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95-6681.2019.12.163.02

[10]张文,杨小骏,徐文科,汪琳,中药注射剂溶媒的临床合理应用,中国执业药师,Doi:10.3969/j.issn.1672-5433.2014.10.007

[11]罗丽娟,符正莲,官素瑜,剖宫产术中使用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加甲硝唑冲洗盆腔的必要性分析,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1007-0893(2017)05-0148-02

[12]周乐兴,正确选择药物溶媒,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社区用药指导,2013,15(1):29-30


声明: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原创整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