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别急着切,做好这3步是关键!

2022/02/10 839

每当感冒或者上火的时候,常容易出现扁桃体发炎。有的患者吃几天药就把炎症消除了,有的患者却遭受反复发作的困扰,不管如何,我们都不可小看扁桃体炎。那么,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一疾病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一)这些基本知识,你需要知道



扁桃体作为人体第一道防线,更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那么,这个磨人的“小玩意”的解剖结构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扁桃体发炎又会出现哪些临床表现呢?


(1)扁桃体的解剖结构[1]


扁桃体由口腔咽喉两侧的腭舌弓与腭咽弓组成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淋巴组织,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表面由被膜(结缔组织)包裹。在医学上,“扁桃体”根据位置的不同分为咽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及咽鼓管扁桃体。


(2)扁桃体肿大的三个分度


①Ⅰ度肿大:不超过咽腭弓;

②Ⅱ度肿大:超过咽腭弓;

③Ⅲ度肿大: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3)扁桃体炎的临床分类


①急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发病快,局部症状以咽痛为主要症状,吞咽时尤甚,剧烈疼痛者可放射至耳部;全身症状可伴有畏寒,高热,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


②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常伴随有上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鼻炎、咽炎等[2]。


(4)致病菌群分布[3~4]


在临床治疗中,了解细菌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有研究发现,慢性扁桃体炎由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所致,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 35% 、化脓性链球菌约占32%、褐色素普氏菌约占 26%。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二)如何选用抗菌药?何时选择手术切除?


(1)抗菌药物治疗[5~10]


①病毒性急性扁桃体炎:常为自限性,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以考虑使用中药等治疗。


②细菌性急性扁桃体炎:A群β溶血性链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细菌,对于有细菌感染证据的急性扁桃体炎患儿,β内酰胺类为抗菌药物治疗的一线首选药物,抗菌治疗应以清除病灶致病菌为目的,疗程至少10 d,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


a.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制剂等口服为推荐药;(若对青霉素过敏的患儿或考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建议改用阿奇霉素治疗,其剂量为每日1 次给药,推荐使用剂量是 10 mg/(kg·d),连续使用 3 d 为 1 个疗程;也有使用 5 d 疗程的用法:首剂 10 mg/(kg·d),第 2~5 天 5 mg/(kg·d)。或者12 mg/(kg·d),连续使用5 d为1个疗程。)


b.头孢类,头孢类抗菌药物由于抗菌谱更广,也可以作为一线药物治疗。


(2)手术切除治疗[10~12]


扁桃体的切除选择必须谨慎,符合以下指征可考虑切除:

a.在之前的 1 年内扁桃体炎发作 7 次或更多次;

b.在之前的 2 年内每年扁桃体炎发作 5 次或更多次;

c.在之前的 3 年内每年扁桃体炎发作3次或更多次;

d.扁桃体炎曾引起咽旁间隙感染或扁桃体周围脓肿者;

e.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或发声者;或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低通气综合征者;

f.白喉带菌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时;

g.不明原因的低热及其他扁桃体源性疾病(成为引起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如伴有慢性扁桃体炎的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出现时等;

h.其他扁桃体疾病,如扁桃体角化症及良性肿瘤等;

此外,有研究显示,对于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首选低温等离子消融微创手术,其优点是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安全性高。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3)其他处理治疗[13-14]


a.一般治疗:注意作息规律,不熬夜,清淡饮食、多喝水,保持排便通畅;如咽痛剧烈或高热,可口服解热镇痛药;


b.局部治疗:含漱液及局部含片等对治疗本病也有一定疗效,予西瓜霜含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c.中医中药的使用:无论是细菌感染所致,还是病毒感染所致,都可以辨证服用中药治疗,尤其是病毒感染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更可考虑使用中药等传统疗法,起到疏风清热、消肿解毒的治疗作用;


d.中医外治法的应用:烙法相较切除法可有效保留扁桃体功能,提高患儿免疫力,缓解临床症状;啄治、刺血法可放血排脓,祛邪外出,开咽利窍;针刺疗法可通过改善气血循环达到提高免疫力的效果[14]。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源:摄图网


(三)扁桃体切除后对免疫力有什么影响?


人体的免疫器官不止只有扁桃体,它是全身免疫器官里很小的一部分,相对于人体庞大的免疫系统来说,犹如大海里的一碗水。少一碗水会对免疫系统产生多大影响呢?当扁桃体切除后,其他淋巴器官会迅速代偿,弥补失去的这两个器官的作用[15]。


有研究显示,对一般年龄儿童来说,不会因切除扁桃体而产生免疫缺陷;尤其是反复发炎的扁桃体切除后,还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16]。


写在最后:扁桃体炎的病因多种多样,治疗方法较多,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其根本目的在于消灭炎症,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靖计标,李谊.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知多少[J].我和宝贝,2021,11(12):4-5.

[2]王琛琳.慢性扁桃体炎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要点分析[J].东方药膳,2021,(6):172.

[3]卢 萌. 口腔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J]. 中华医院感染 学杂志,2012,22(11):2458-2459.

[4]金丹,刘伟.慢性扁桃体炎致病菌群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3):316-317.

[5]Chiappini E,Regoli M,Bonsignori F,et al. Analysis of differ⁃ent recommendations from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pharyngitis in adults and children[J].ClinTher,2011,33(1):48-58.

[6]Clegg HW,Ryan AG,Dallas SD,et al.Treatment of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 with once- daily compared with twice- daily amoxicillin:a noninferiority trial[J].Pediatr Infect Dis J,2006,25(9):761-767.

[7] Lennon DR,Farrell E,Martin DR,et al. Once-daily amoxicil⁃lin versus twice-daily penicillin V in group A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J]. Arch Dis Child,2008,93(6):474-478.

[8] Pichichero ME,Gooch WM,Rodriguez W,et al. Effective short-course treatment of acute group A beta-hemolytic streptococcal tonsillopharyngitis:ten days of penicillin V vs 5 days or 10 days of cefpodoxime therapy in children[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1994,148(10):1053-1060.

[9] Shulman ST,Bisno AL,Clegg HW,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roup A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2012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America[J]. Clin Infect Dis,2012,55(15):86-102.

[10]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儿童急性扁桃体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6年制定)[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3):161-164.

[11]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 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制定)[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2):81-84.

[12]Anne P,Pekka K. Tonsils and adenoids[M]. In:John MG,Glenis KS,Peter DB. PediatricENT.Springer-VerlagBerlin Heidelberg,2007:131-138.

[13]张文青.急性扁桃体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医师在线,2021,11(24):35-36.

[14]张守静,陈鲁.中医药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15):37-39,42.

[15]罗志宏.莫听"别人说"害了孩子: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误区[J].家庭医学(下),2018,(4):22-23.

[16]程良军,吴允刚,宁博.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J].河北医药,2010,32(3):332-333.


End

声明: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原创整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