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尿毒症「突然就来」那些事,轻松掌握不迷糊!
目前,慢性肾脏病的防治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中国,有100万~200万尿毒症患者[1]。

图源:摄图网
然而,尿毒症常在没有明显的主观症状的情况下不断进展,经检查后才被发现,不痛不痒突如其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一疾病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尿毒症的基本知识概述
(1)什么是尿毒症?
尿毒症是指由多种慢性肾病导致肾功能衰竭的末期阶段,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纳差、水肿等。尿毒症患者多伴有典型的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糖脂代谢紊乱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2~3]。

图源:摄图网
(2)尿毒症的常见原因有哪些?[4~7]
任何形式的肾脏疾病或肾功能受损,且持续3个月以上未能恢复,都会造成慢性肾脏疾病。如果此时再不重视,就会进入尿毒症阶段。尿毒症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
①糖尿病肾病:临床资料证实,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尿毒症;
②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国内尿毒症患者发病的首要病因,由于患者起病方式存在差异,病情迁延,病变发展缓慢,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衰竭,病情呈不断恶化趋势,最终出现尿毒症[5];
③高血压性肾脏病:肾脏是高血压的靶器官之一,一般而言,持续5年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肾损害。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出现肾功能不全,最终发展成为尿毒症而危及患者生命[6];
④多囊肾:由于该病为先天性遗传疾病,通常会侵袭至患者双侧肾脏,当患者的肾脏很快布满大小不一、数量较多的囊肿时,正常的肾组织会遭到压迫,并且由于其肾单位减小而造成肾功能衰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7];
⑤其他可造成肾损害的疾病[4]:
--自身免疫和结缔组织方面的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ANCA 相关性血管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银屑病、白塞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感染性疾病:乙肝、丙肝、艾滋病和梅毒等;
--梗阻性肾病: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等;
--痛风性肾病;
--药物性肾损害;
--慢性肾盂肾炎;

图源:摄图网
(二)尿毒症的治疗方案和差异性比较
在尿毒症的治疗过程中,虽然肾移植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肾源、手术费用、移植排斥反应等受限因素较多,持续性血液净化仍是临床治疗的首选, 但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患者的影响也有显著差异[9~11]。
(1)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能够对尿毒症毒素予以有效清除,然而由于血液透析器自身的孔径限制,难以实现对 hsCRP 及 SF 等大分子炎性因子的有效清除[12];
并且每次治疗都需要扎针,且会造成比较严重的贫血,透析前后会影响血压,需要对日常饮食严格控制,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患者不利,此外, 还会增加感染乙型、丙型肝炎的风险[13];
需要指出的是,长时间的血液透析会引起皮肤不同程度的瘙痒。这可能与机体内的甲状旁腺素水平升高、组织胺水平升高及周围神经病变有关,血液透析对机体内的毒素无法进行清除,使大量的毒素都堆积在皮肤的组织里,引起皮肤瘙痒[14]。

图源:摄图网
(2)腹膜透析
腹膜透析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因其不仅拥有高效的吸附剂,而且吸附材料相对特殊,不仅能够有效清除尿毒症毒素,而且能够对大分子炎性因子予以清除,效果强于血液透析治疗[15]。
但是,腹膜透析在使用过程中需频繁更换腹透液,若未严格把握无菌操作,腹部容易感染,引发腹膜炎[16]。
(3)血液灌流
血液灌流是通过灌流器中的吸附剂非特异性吸附毒物、代谢产物进行血液净化,缺点是不能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7]。
基于上述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注两种透析方式的差异性,有研究显示,对于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肾功能,还可明显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透析效率[18]。
同时,有报道显示,通过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的方法,还能够对患者皮肤瘙痒的症状进行有效地缓解,在提升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4]。
End
声明: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原创整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