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液什么时候开始、补哪种安全、补多少合适……1张表单全掌握!

2022/02/24 1024


通过补液,不仅可以维持电解质平衡、纠正液体失衡和异常分布等,有研究表明还能影响病人的预后[1]。但针对不同的原发病、不同患者,补液策略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摄图网


补液作为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情况,也是很多医生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但具体如何做好呢?相信诸多人都有一些疑惑。下面一起来学习补液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补液的基本知识


补液,虽然是临床上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件事,但也是非常考究的一项技术活。如何快速安全的做好这项基本工作,是所有医护人员都必须掌握的知识。


①基本原则


先快后慢、先晶后胶、先浓后浅、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缺啥补啥(注:休克时先晶后胶)。总的原则可概括为5R,即复苏、常规维持、纠正失衡、重分布及再评估[1-2]。


a.补钠(对于严重的低钠血症)[3]:

--第1h推荐立即静脉输注3%高渗盐水150ml(20min以上),20min后检查血钠浓度并在第2个20min重复静脉输注3%高渗盐水150 mL;建议重复以上治疗2次,或直到达到血钠浓度增加5mmol/L;

--1h后血钠水平升高>5mmol/L,症状改善的持续治疗,推荐停止输注高渗盐水,可输注0.9%盐水且对因治疗;

--1h后后血钠升高5mmol/L,但症状无改善的,继续静脉输注3%高渗盐水,使血钠浓度每小时增加1mmol/L;只要继续3%高渗盐水输注,建议每隔4h 检测1次血钠。


b.补钾:

--不宜过早,见尿补钾(>40mL/h);

--不宜过浓,浓度不超过0.3%(<40mmol/L,即1000mL液体中,氯化钾含量不超过3g;

--不宜过快,成人每分钟30~40滴(<20mmol/h,小儿酌减);

--不宜过多,成人每日不超过5g,小儿每日0.1~0.3g/kg,浓度稀释为0.1%~0.3%。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摄图网


②补液量

a.补液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每日生理需要量;

b.粗略计算补液量=前24h尿量+500mL;

c.发热病人+300mL × n(体温升高的度数);

d.根据体重:[2ml/(kg·h)即48ml/(kg·d)],一般为2500~3000ml;


③补液速度


补液速度是重要指标,一般根据药物性质、患者年龄、疾病种类和严重程度等调控。如果对速度控制不严格,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4]。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滴/mL、15滴/mL、20滴/mL三种类型。


据《护理学基础》提供的输液滴速的计算方法[5]:输液滴速 (gtt/min) =液体总量 (mL)  × 滴系数(15或120gtt/mL) / 输液时间 (min)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摄图网


④常用药物


理想的药物应可有效扩张血容量而不增加血管外液体致组织水肿,不影响凝血功能,无过敏风险,无肾功能损害等副反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大类液体是胶体液和晶体液[6]。


其中,晶体液可自由通过大部分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内外有相同的晶体渗透压;胶体液不能自由通过大部分毛细血管而在血管内产生较高的胶体渗透压。


(二)不同的药物,如何安全选择?


晶体与胶体溶液的区别虽仅是溶质分子质量的大小[7],但由于液体种类和输液量的不同,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渗透压、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状态,从而影响康复过程和预后。所以,在选择时一定要谨慎[1,6-11]。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参考文献[1,6-11]

补液看似简单,但里面有很多技巧,既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疾病的类别千变万化,病人的自然状况亦各异,临床上一定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及合并的其他内科疾病来调整补液的量和质,以免选择不当带来严重后果。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END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专家共识(2015),[J].中国实用外科杂,1005-2208(2015)09-0960 -07

[2]Padhi S,Bullock I,Li L,et al.Intravenous fluid therapy foradults in hospital: summary of NICE guidance[J]. BMJ,2013,347:f7073

[3]张劭夫,欧洲低钠血症临床诊疗指南(2014),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5,1,14,1

[4]郝芳芳,柳文娟,潘新亭等.滴速-滴系数对应关系及对静脉输液速度计算精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34(09):47-50.

[5]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丰士.2017:416.

[6]吴国豪,外科液体治疗发展现状,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005-2208(2015)02-0220-03

[7]安友仲,赵慧颖,液体治疗中不同晶体液合理选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DOI: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2.07

[8]蔡常洁,围手术期液体治疗液体种类及时机选择,中国实用外科杂志,DOI: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5.02.32

[9]醋酸钠林格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DOI;10.3760/cma.j.issn.1673-4378.2016.02.001

[10]醋酸钠林格液围手术期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8,39(1):1-4

[11]外科患者胶体治疗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9,24(1):84

End


声明:本文为医会宝编辑部原创整理,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