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感到头晕/眩晕,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几类人要注意了!
头晕/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据统计18~79岁的人中约有30%因头晕而就诊。经常头晕到底是什么原因?如何治疗?一起来看看吧!
图源:摄图网
一、为什么会出现头晕/眩晕?
1.发病机制
人体平衡的维持主要依靠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组成的平衡三联,其中前庭系统是维持平衡、感知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最重要器官[1]。
大部分头晕/眩晕疾病主要由该系统通路病变损坏或受刺激后导致。
图源:摄图网
2.头晕的分类
在病因学诊断方面国内较多采用既有解剖部位又有疾病性质的分类[1‐6]:
①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
--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主要由前庭器官和第八对颅神经病变引起;
--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主要为前庭中枢性结构病变引起,包括前庭神经核以上传导通路(常为脑干、小脑或前庭皮层及皮层下白质);
②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眼源性、本体感觉性、全身疾病性和颈源性)。
--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主要由于各种原因损伤维持平衡的其他系统,如眼部和颈部本体感觉系统,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和姿势性症状。
图源:摄图网
然而,作为医生,在临床诊断中,面对头晕/眩晕的患者,我们除了掌握其基本知识外,还需要尽早对其进行诊断,这也很重要。那么,到底该如何做呢?希望以下临床思维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二、头晕/眩晕的临床思维建议[7]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进行诊断佐证,综合分析得出病因诊断的临床思维。
①通过问诊优先明确头晕/眩晕发病形式和持续时间;
②根据“晕”的性质、诱发加重方式和伴随症状等进一步鉴别可能病变部位。
需优先除外脑干小脑病变所致的恶性中枢性眩晕疾病。当出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时转诊神经科就诊。
除提示中枢病变的典型体征外,还应注意神经耳科专项检查,尤其注意眼球位置、眼球运动和眼球震颤的检查。
需要强调的是,一些诊断陷阱须高度警惕:
无常规神经科体格检查阳性发现(如偏瘫、言语障碍等)的眩晕不一定就是周围性眩晕,伴有听力损害的眩晕也不一定是周围性眩晕。
既往研究显示,老年人群头晕/眩晕发生率更高,在明确诊断后,我们该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呢?
三、老年人群治疗方案选择[8~11]
1.对症治疗
老年头晕/眩晕病人的急性期或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及时就医,从而预防跌倒意外的发生。
医生在明确诊断后需进一步明确病因、发病机制,以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做好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防止卒中的进展或复发。
同时,经影像学检查排除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病后,可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9]。
图源:摄图网
2.药物治疗
治疗头晕常用前庭抑制剂,如苯海明、异丙嗪和美卡嗪等。
曲坦类药物可用于偏头痛等原因导致的急性头晕。
图源:摄图网
频繁、严重或长时间发作的病人应给予偏头痛预防药物[10]。如:β受体阻滞剂、抗惊厥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钙通道阻滞剂。
需要强调的是,在使用前庭抑制剂时,如:抗组胺类、苯二氮类、抗胆碱能类,要注意询问病人有无闭角型青光眼、前列腺肥大、重症肌无力等。
若有相关疾病,应谨慎使用此类药物。老年病人应慎用吩噻嗪类药物,合并有严重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的病人应禁用。
图源:摄图网
3.非药物治疗
前庭康复训练已被证明对老年平衡障碍病人有帮助,可有效预防BPPV复发。Jung等[11]的研究表明,前庭康复治疗有助于减少头晕,即使对未明确诊断的病人同样有效。
前庭康复训练包括以眼动训练为主的一系列标准化练习,如完成睁眼或闭眼的头部运动以及弯腰、坐立、扔球、走路等日常活动。
根据病人眩晕的病因及前庭中枢代偿功能状态制定具体训练内容。
此外,还有外科治疗很少被提及,常用于严重的、难治的 BPPV病例。
头晕/眩晕的病因复杂且包含多种因素,同时也是老年人跌倒的主要风险因素,因此不能小觑。此外,还需要积极鼓励老年人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头晕/眩晕的发生。

参考资料:
[1]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1671⁃7368.2020.03.005.
[2] Drachman DA, Hart CW. An approach to the dizzy patient[J].Neurology, 1972, 22(4): 323‐334.
[3] Bisdorff A, Von Brevern M, Lempert T,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symptoms: towards a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J]. J Vestib Res, 2009, 19(1/2): 1‐13.
[4] 粟秀初. 眩晕的临床诊断[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 5(5): 292‐297. 05.003.
[5] 吴子明,张素珍 . 前庭症状国际分类与解析 [J]. 中华耳科学杂志 , 2015, 13 (1): 187‐189.
[6] 张素珍.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7]鞠奕,赵性泉.更新头晕/眩晕理念,厘清诊疗思路[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3):198-200.
[8]骆涵泳,崔檬,王佳贺.老年人常见未分化疾病:头晕/眩晕的流行病学和治疗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22,36(3):232-236.
[9]赵妍, 鞠奕. 老年头晕/ 眩晕患者的诊断评估和治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 20 (1):123-126.
[10]DYHRFJELD-JOHNSEN J, ATTALI P.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vertigo with antihistamines:new options on the horizon[J]. Br J Clin Pharmacol,2019,85(10):2255-2263.
[11]JUNG J Y, KIM S H. Comparison between objective andsubjective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s[J]. Acta Otolaryngol, 2016, 136(12):1267-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