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虽可自然消退,但这7种情况需要手术切除!
在门诊中,常能遇到因被查出子宫内膜息肉而就诊的患者。那么,查出的子宫内膜息肉该怎么处理?到底要不要手术?什么情况下需要切除?相信这是不少人都遇到的问题。
什么是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EP)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由子宫内膜的腺体、间质和血管异常生长增殖形成并突出于周围子宫内膜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可呈指状或舌状,直径从数毫米到数厘米,单发或多发,可分有蒂或无蒂[1-2]。
易引发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子宫内膜息肉虽已成为临床常见疾病,但对于确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晰。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失衡、长期持续高水平雌激素刺激、细胞凋亡与增殖异常、基因突变、局部内膜组织受炎症刺激等多方面因素有关[6]。
来源:摄图网
据文献研究报道,指出其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以下几种,如[1,5-8]:
①年龄:有报道指出,绝经后妇女内膜息肉发病率(11.8%)高于绝经前妇女(5.8%);
②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③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包括肥胖):有研究指出肥胖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病的独立高危因素;
④应用他莫昔芬:文献指出,服用他莫昔芬患者其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率高达30%~60%;
⑤感染:除各种炎症外,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HPV也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一个潜在致病因子;
⑥宫腔操作史;
⑦遗传:研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染色体重组有关。
在临床上,如何对子宫内膜息肉进行分类?
一般性息肉(HE染色×4)
图源:参考文献[9]
腺肌瘤性息肉(HE染色×4)
图源:参考文献[9]
老年性息肉(HE染色×4)
图源:参考文献[9]
哪些症状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的信号?
②不孕及妊娠失败:部分患者因原发或继发不孕行盆腔超声检查或宫腔镜检查发现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可通过机械性阻塞、子宫内膜局部炎症反应、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等机制导致不孕;息肉部位的内膜腺体和间质对孕激素的敏感性下降,影响子宫内膜蜕膜化,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着床。
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可做哪些检查?
确诊EP后该怎么办?要不要手术切除?
对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需根据患者是否绝经、有无症状、有无生育要求、有无恶变风险进行个体化管理。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案包括:期待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1-3,11-12]:
(1)期待治疗(随访观察)
据文献报道,6.3%~27%绝经前无症状子宫内膜息肉(直径<1cm)可于1年内自然消退。
为此,对于无症状、无恶变高危因素、息肉直径<1cm的绝经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可观察随访。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不建议期待治疗。
(2)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DOI:10.19538/j.fk2022080112
[2]邱丽蓉,牛战琴,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DOI:10.11915/j.issn.1671-5403.2021.11.184
[3]刘亚丽, 曾佳, 朱红岩, 王丽,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及治疗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1671-3826(2021)01-0108-04
[4]齐阳卓玛,基层医院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诊断及治疗体会,青 海 医 药 杂 志[J].2016年第46卷9期
[5]陈晓军,子宫内膜息肉诊疗相关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DOI:10.19538/j.fk2022030102
[6]李娟清,黄秀峰,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高危因素等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doi:10.3969/j.issn.1674-4020.2021.07.09
[7]陈一依,周平,刘崇东,子宫内膜息肉的诊疗现状[J].妇产与遗传(电子版),DOI:10.3868/j.issn.2095-1558.2018.01.010
[8]符淳,子宫内膜息肉诊疗的循证医学[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DOI:10.19538/j.fk2022030107
[9]沈丹华,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诊断及恶变风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DOI:10.19538/j.fk2022030103
[10]高晓棠,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医学,2013 年3月第33卷第3期
[11]张梓榆,马晓欣,子宫内膜息肉的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DOI:10.19538/j.fk2022030104
[12]冯力民,子宫内膜息肉的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DOI:10.19538/j.fk2022030105
[13]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生殖道疾病诊治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妇科肿瘤学组,子宫内膜息肉恶变诊治专家指导意见(2022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DOI:10.19538/j.fk20220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