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预防感染,抗菌药如何选?盘点51种手术、侵入性操作的可能污染菌及治疗药物!

2023/07/06 898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围术期、侵入性诊疗操作时,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在围术期可能会感染哪些污染菌?抗菌药物应该怎么选?侵入性诊疗操作预防用药,推荐和不推荐的药物分别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手术切口的分类



一、I 类切口(清洁手术)
指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
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
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二、II 类切口(清洁—污染手术)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三、III 类切口(污染手术)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这类手术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四、 IV类切口(污秽-感染手术)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特别注意:在我国病案首页中的手术切口分类与上述分类方法略有不同,我国在病案首页中将手术切口分为Ⅰ、Ⅱ、Ⅲ类,其Ⅰ类与上述Ⅰ类同,Ⅱ类相当于上述分类中的 Ⅱ、Ⅲ类,Ⅲ类相当于上述内容中的 Ⅳ类。病案首页 0 类系指体表无切口或经人体自然腔道进行的操作以及经皮腔镜操作。

抗菌药物的选择



一、各类型手术

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全身免疫力低下、血供不良、局部组织水肿、血肿、异物存留、切口细菌污染等,另外手术会对患者的免疫功 能造成进一步的影响,致使其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因此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二、常见的侵入性诊疗操作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选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 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 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

  • 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

  • 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 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二、注意事项

1. 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①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 0.5~1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

②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 1~2小时开始给药。

2.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
①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
②如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 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 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
③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 48 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 24 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 48 小时。

④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 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写在最后:在围术期、侵入性操作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感染率和炎症因子水平,促进切口愈合,缩短康复时间,提升治疗满意度。

但也需明白的一点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END

参考文献:
[1]刘朝,赵虎功,刘强.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 8月第 7卷第 24期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3]]孟娜.探析手术室护士应用抗生素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预防性治疗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5):163-165.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

致:读者朋友

为了不让大家错过医会宝每个工作日18:10

准时推送的医学知识和前沿资讯

下面教大家如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推文:

点击文章开头上方“医会宝”→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 加上星标

这样就不会找不到我们啦!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