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点怎么了?这些不良后果比想象中厉害......健康减重4条意见很重要!(附国家版食谱清单)

2024/03/26 558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 》统计,中国成人超重/肥胖人数已超过 50%,预计 2030年将达到 61%。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超重或者肥胖了呢?这些指标来体现!千万别小瞧了肥胖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肥胖可能会以这些方式毁掉你的健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肥胖到底多“厉害”,以及该如何健康减重吧!



超重、肥胖的筛查与诊断




1. 超重/肥胖的主要筛查指标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2. 超重/肥胖的诊断标准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注:WHO:世界卫生组织;IDF:国际糖尿病联合会;CDS:中国糖尿病学会
图片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 关于儿童超重/肥胖的诊断: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 6~17 岁学龄儿童青少年性别年龄别BMI超重与肥胖界值(kg/m2
注: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 制定发布的《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将 6~17 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定义为 BMI分别大于相应性别和年龄别 BMI值的参考标准,是与成年人(>18 岁)超重/肥胖年龄-BMI曲线相对应的临界值。



肥胖的危害




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也越来越多。肥胖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是一种疾病,肥胖也会引发一系列的慢性病,对身体造成伤害......

1. 脂肪肝

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研究发现:
  • NAFLD 在肥胖人群中的患病率较高,通常与肥胖的流行率平行

    研究表明,与正常体质人群相比,肥胖人群 NAFLD的发病风险可提升 4~ 6倍。在西方国家,NAFLD在儿童中的患病率约为 3%~10%, 但在肥胖儿童中,NAFLD 的患病率增加到 70%左右。 

  • 肥胖增加 NAFLD患者肝脏疾病进展风险

    肥胖者体内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脂肪组织增加,过量脂肪酸诱导 IR的同时削弱体内外胰岛素清除,促进 NAFLD发生并向 NASH(非酒精性相关性肝炎) 进展。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超重/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2 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等被认为是 NAFL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 NASH与纤维化 NASH患者的 BMI、腰围、空腹血糖等均偏高,肥胖、高血压等代谢因素是NAFLD 患者纤维化的危险因素。

另有研究发现 NAFLD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转归较其他原因肝硬化更差,经肝组织病理活检证实与合并肥胖、T2DM、高脂血症等代谢因素引起的肝小叶炎症和纤维化组织学评分密切相关。

  • 肥胖可增加 NAFLD患者肝内外肿瘤发生风险

    荟萃分析与多队列研究提示,肥胖、T2DM 等代谢紊乱的存在增加了NAFLD 进展至肝癌的风险。同时肥胖和 NAFLD是多种肝外肿瘤如结、直肠癌等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且 NAFLD的肝内存在肝细胞源性细胞外囊泡增强致癌信号和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可促进结、直肠癌的肝转移。

2. 胆结石与胰腺炎

  • 胆囊结石:肥胖是我国胆囊结石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者胆囊结石的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 4倍,腹部脂肪堆积者的风险更大。

    有相关文献指出,孕前肥胖、胆囊疾病史、产前体力活动、血清瘦素水平、产次是妊娠期女性发生胆石症的危险因素,其中孕前体质指数(BMI)、既往胆囊疾病史孕妇发生胆石症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肥胖者的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及胆囊活动减少,可能是形成胆囊结石的原因。胆囊结石患者的胆囊感染率增加,容易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胰腺炎。

  • 胰腺炎:肥胖患者中常存在血脂异常,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

    而血脂异常已成为急性胰腺炎的第二大病因,尤其是甘油三脂升高导致的急性胰腺炎,称之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血清甘油三酯≥1000mg/dl(11.30mmol/L)是该病的最重要特征。

3. 心脑血管疾病

  • 高血压:随着 BMI的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也呈升高趋势。肥胖者患高血压风险较高。肥胖时间越长,患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尤其是女性。

  • 脑卒中:BMI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呈正向关联,趋势接近对数线性关系,BMI每增加 5kg/m2,发病风险增加 30%;腰围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呈正向关联,腰围每增加1个标准差,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 20%和 7%
  • 缺血性心肌病:我国 10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BMI增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事件(指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猝死和其他冠心病死亡)的发生率随 BMI 的上升而增高。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超重和肥胖导致这些危险因素聚集,加快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4. 糖尿病

超重、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积是 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基于我国24万人群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以空腹血糖≥126mg/100ml或餐后 2小时血糖≥200mg/100ml 作为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BMI≥24kg/m2者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BMI<24kg/m2者的 2.0倍,BMI≥28kg/m2 者 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 BMI<24kg/m2者的 3.0倍。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别为≥85cm和≥80cm 时,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腰围正常者的 2~2.5倍。

5. 癌症

与内分泌有关的癌症(如女性绝经后的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男性的前列腺癌)及某些消化系统癌症(如结肠直肠癌、胆囊癌、胰腺癌和肝癌)的发病率与超重和肥胖存在正相关。各类癌症与 BMI之间的关联有所不同。

随着 BMI的升高,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宫颈癌以及胰腺癌发病风险上升;腰围增加与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宫颈癌、肝癌以及胰腺癌发病风险升高有关。

6. 呼吸系统疾病

肥胖导致的睡眠中呼吸暂停被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颈部、胸部、腹部和横膈部位的脂肪堆积过多,胸壁的运动受阻,躺着的状态下上呼吸道变窄和气流不通畅引起呼吸困难。
向心性肥胖与慢阻肺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与腰围正常者(男性70~85cm,女性 65~80cm)相比,腰围超过 95cm的男性慢阻肺发病风险增加 90%,腰围超过 90cm的女性慢阻肺发病风险增加 40%。

7. 骨关节病和痛风

临床上常观察到,肥胖者中膝关节疼痛和负重关节的骨关节病较多。另有研究表明,向心性肥胖者痛风的发生率较高,痛风性关节炎是关节内由尿酸盐形成的痛风石引起的反复发作的急性炎症,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肥胖引起的代谢变化(内源性核酸分解代谢产生嘌呤并合成尿酸较多)和饮食因素(摄入含嘌呤较多的动物性食品)有关。

8. 女性特发危害

①对于未成年女性,肥胖可引发性早熟、青春发育期提前、乳腺发育过早及初潮过早等症状;
②对于成年女性,肥胖可引发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而对于育龄期女性,肥胖可引发闭经、月经紊乱,甚至不育症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③对于妊娠期女性,孕期体质量增长与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存在密切联系,而孕期体质量过高、过度营养可造成妊娠期肥胖的发生,进而造成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异常等,增加了胎儿窘迫、巨大儿、早产、新生儿窒息、足月低体质量儿、产后出血等一系列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对母婴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指出:肥胖者发生肥胖相关疾病或症状的相对危险度如下: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注:相对危险度是指肥胖者发生上述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是正常体重者该病患病率的倍数

图片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健康减重的措施




《中国居民健康体重管理之减重行动20条:基于科学循证的专家建议共识》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是科学减重的首选和基础措施。

一、合理膳食是科学减重的基础

2024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及《儿童肥胖食养指南》中,罗列了肥胖人群选择食物清单,如下表所示: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医会宝编辑部

注意:①夜间饮食和不吃早餐增加肥胖风险,不利于减重:不吃早餐和夜间饮食与体重增加有关,甚至会导致肥胖。研究表明,不吃早餐会增加饥饿感,增加午餐与晚餐的进食量,并加重胰岛素抵抗。吃早餐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增加机体胰岛素敏感性,避免了由于禁食时间过长所导致的胃饥饿素浓度增大所引起的食欲亢进。夜间摄入食物的质量和营养特征可能会对最佳健康所需的代谢和昼夜节律产生负面影响。

②降低进食速度有利于恢复和保持健康体重:研究显示,进食速度过快与肥胖有关,特别是腹型和内脏型肥胖。降低进食速度有利于减重的可能机制是:减少热量摄入,降低饥饿素分泌,减轻饥饿感;升高饱食激素如神经肽 Y 和胰高糖素样肽-1(GLP-1)的分泌,增加饱腹感。建议成年人每餐进食时间>20 min。

二、运动干预是科学减重的核心

有氧、抗阻、高强度间歇运动均可有效减重。有氧运动包括快走、长跑、广场舞、长距离骑行等。有氧运动可持续较长时间,热量和脂肪消耗总量较大;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有利于减脂。

维持中等强度运动>250min/周可帮助减重,较高强度运动减重效果更明显。

三、良好的睡眠和健康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减重

每天睡眠时间<6h增加肥胖风险,>7h有利于减重,特别是有利于预防腹型肥胖。长期持续的心理压力可增加肥胖风险,保持良好的心理和情绪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四、药物和手术治疗是临床减重的重要手段

  • 肥胖患者以下情况可考虑药物治疗:
    1. 食欲旺盛,餐前饥饿难忍,每餐进食量较多;
    2. 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脂肪肝;
    3. 合并负重关节疼痛;
    4. 肥胖引起呼吸困难或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5. BMI≥24 kg/m2且有上述并发症情况。

    6. BMI≥28kg/m2,不论是否有并发症,经过3个月的单纯饮食方式改善和增加活动量处理仍不能减重 5%,甚至体重仍有上升趋势者。

  • 目前在我国,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肥胖治疗适应证的药物只有奥利司他

①奥利司他主要用于18岁及以上成人肥胖和体重超重(BMI≥24kg/m2)患者的治疗。

②该药禁用于18岁以下儿童、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奥利司他或药物制剂中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慢性吸收不良综合征、胆汁淤积症患者,器质性肥胖患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器官移植者及服用环孢素患者,未超重者。

③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油性斑点,胃肠排气增多,大便紧急感,脂肪(油)性大便,脂肪泻,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失禁。

④餐时或餐后1h内服用1粒。如果有一餐不进食或食物中不含脂肪,该餐可以不服用药物。

⑤药物相互作用:与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血药合用,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会使环孢素的血药浓度降低,需要加强监测环孢素浓度;会使胺碘酮疗效受影响,需要监测胺碘酮的治疗效果;可能影响抗癫痫药疗效,注意监测惊厥症状。
  • 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以胃内球囊置入术为代表的消化内镜减重手术操作较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可逆性好、性价比高、可重复操作、患者可接受度高,以实际有效的减重效果为肥胖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肥胖症消化内镜治疗专家共识》:

1. 对于 BMI≥27.5 kg/m2的肥胖患者推荐内镜下减重治疗;

2. 对于 BMI 25.0~27.5 kg/m2的患者,如经过饮食、运动、生活方式调整的方式无法有效减重,且存在腰围过大(男性腰围 ≥90cm,女性腰围≥85cm),或存在可通过减重缓解或改善肥胖相关疾病或相关合并症等情况(如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代谢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雄激素低下、压力性尿失禁、变形性关节炎、慢性肾脏疾病及具有心脑血管风险因素的慢性并发症等)推荐行内镜下减重治疗。

3. 对于通过内镜减重治疗存在较高并发症风险(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存在进展期恶性肿瘤、身体状况差、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或其他影响手术操作的脏器功能异常等)、无法通过内镜减重治疗获得持久有效缓解肥胖和肥胖相关合并症(非肥胖型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基本丧失的 2 型糖尿病)以及处于妊娠期、哺乳期或拟近期妊娠的女性不建议行内镜下减重治疗。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END

参考文献:

[1]国家卫健委.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
[3]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肥胖症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5):530-532.DOI:10.3760/cmaj.cn114798-20210318-00256.
[4]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专家组. 中国居民健康体重管理之减重行动20条:基于科学循证的专家建议共识[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311月第 24卷第 11
[5]王丽华,等. 妊娠期肥胖孕妇血脂控制现状及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24年3月第39 卷第 6期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