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二甲双胍降糖外的5个用途,很多人都不知道!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约25%的病例发生在绝经前,10%的患者年龄<40岁,并且近年来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根据2022版专家共识意见:若子宫内膜癌患者合并PCOS和/或肥胖,可考虑同时使用二甲双胍,每日750~2000mg,分3次服用,同时调整生活方式。若患者合并T2DM,降糖药建议首选二甲双胍。
(4)宫颈癌
宫颈癌(CC)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其主要发病原因,晚期或复发性病变5年生存率低,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部分研究[6]显示: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这种保护作用在服用二甲双胍2年以上更显著。此药可降低糖尿病合并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病死率及总病死率,增加肿瘤组织对放射治疗的敏感度。但是否可以用于临床,还有待研究证实。
(5)卵巢癌
卵巢癌(OC)是引起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早期症状不典型,发现时多处于疾病的晚期,且易复发、耐药发生率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现有治疗手段并未取得满意疗效。
有研究[7]提示:二甲双胍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卵巢癌的患病风险,提高卵巢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率及疾病特异性生存率。
该药通过不同信号通路多种机制提高OC化疗药物耐药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转移、改善OC预后等作用已普遍报道,但研究对象主要为糖尿病患者,是否适用于其他患者仍需进一步探索[6,7]。
(6)其他
Meta分析[1]显示,二甲双胍治疗与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降低相关。
此外,也有相关研究[6]发现,该药对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在临床中的应用也需要高质量、前瞻性的临床试验来证实,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数据来提供证据,大家在选用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分析、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更新专家组.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J].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43(04):345-356. DOI:10.3760/cma.j.cn112138-20230305-00131-1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妊娠合并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第一部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7(1):3-12.DOI:10.3760/cma.j.cn112141-20210917-00528.
[3]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妊娠合并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第二部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7(2):81-90.DOI:10.3760/cma.j.cn112141-20210917-00529.
[4]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孕前、孕期及产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3,39(11):1106-1113.
[5]周蓉, 王益勤, 鹿群, 等. 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23, 24(02): 215-219. DOI:10.13390/j.issn.1672-1861.2023.02.032.
[6]席思思,王斯云,杨海宁,薛晴.二甲双胍在辅助生殖及妇科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35(5):593-596.DOI:10.19538/j.fk2019050123.
[7]刘晓,岳玲,马杏,李玉兰,许飞雪.二甲双胍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性科学,2023,32(5):87-91.DOI:10.3969/j.issn.1672-1993.2023.05.023.
[8]廖玖江,漆洪波.二甲双胍在妊娠期的应用及思考[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24,27(1):13-18.DOI:10.3760/cma.j.cn113903-20231027-00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