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糖尿病诊断标准来了!2025新版指南:这2种药物是降糖首选

2025/02/19 admin 657
2型糖尿病(T2DM)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一般以成人患病为主,儿童少见。但近年由于儿童肥胖率的显著增加,全球儿童 T2DM 患病率也不断上升。

相较于成人,在儿童期发病的 T2DM患者起病较为隐匿,且出现并发症的时间更早,治疗往往更困难。因此,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长期预后,《儿童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5年)》于近期发布,在儿童2型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了明确指导。

一、重视儿童T2DM的临床筛查



【重点关注】

多数研究证实,糖尿病家族史、胰岛素抵抗相关临床状态、出生体重过高过低或早产、男性、与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不良生活习惯(如偏食、厌食、经常饮用含糖饮料)已被较多研究证实为 T2DM相关风险因素。因此,临床筛查儿童 T2DM时,应重点关注有无以上危险因素。
【筛查年龄】
对于超重[体质指数(BMI)≥P85]且合并≥2个风险因素的儿童,建议筛查年龄为>10岁或已进入青春发育期。
对于肥胖且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儿童,或合并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多人诊断 T2DM的儿童,建议筛查年龄下调至6~10岁。
【筛查方法】

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 2h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为常见的儿童T2DM的筛查方法。建议采用空腹血糖 5.6~<7.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5.7%~<6.5%或口服糖耐量试验 1 h 8.6~<11.6 mmol/L 或 2 h血糖7.8~<11.1 mmol/L 筛查 T2DM。

如果筛查结果正常,建议每年复查 1次结果;如果 BMI 上升、心脏代谢风险状况恶化、有严重的 T2DM家族史或有糖尿病前期证据,则有必要每半年进行 1 次复查。

二、儿童T2DM的诊断标准



《儿童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5年)》推荐:



儿童 T2DM 诊断标准为满足以下 4项指标中的任 1项:

(1)空腹血糖≥7.0 mmol/L,
(2)口服糖耐量测试的 2 h 血糖水平≥11.1 mmol/L,
(3)随机血糖≥11.1 mmol/L,
(4)HbA1c≥6.5%;
同时非胰岛素依赖且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胰岛功能正常或增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部分诊断为 T2DM 的人群中,有 2.5%~6.5%个体具有与单基因糖尿病相关的变异。因此,出现以下情况可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排除单基因糖尿病:
①6月龄及以内被诊断患有糖尿病;
②6月龄后无胰岛自身抗体或有其他特征的提示单基因原因的糖尿病;
③青少年疑似 T2DM,但症状较轻,自身抗体阴性,同时患儿及其家族成员无典型 T2DM 特征(如肥胖、代谢综合征等)。

三、儿童T2DM的治疗措施



暂无充分证据证明单用生活干预能够有效治疗初发 T2DM的患儿,建议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结合药物等综合干预控制血糖,延缓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1. 生活方式干预

  • 运动方面:建议监督和实施个体化运动训练,增加肌肉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每天至少30 min的中到高强度有氧运动和(或)每周至少2次的抗阻训练,减少电子屏幕前时间(≤2h/d)和久坐时间。

  • 饮食方面:建议制订饮食管理计划,建议个体化评估营养需求,合理使用低糖、低血糖生成指数、低热量、高纤维适量蛋白饮食。


2. 药物治疗


一线治疗药物

儿童 T2DM的一线治疗药物是胰岛素和二甲双胍。

【用法用量】

如果初诊患儿的代谢稳定(HbA1c<8.5% 且无症状),建议二甲双胍进行初始治疗,初始剂量为500mg/d 使用 7d,随后 3~4周内每周增加500 mg/d,如个体不良反应轻、耐受程度高,也可酌情更快增加剂量,最大不超过 2000 mg/d。

如果初诊患儿的 HbA1c≥8.5%,或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代谢不稳定,建议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剂量为 1次/d基础胰岛素加 3次餐前速效胰岛素(0.3~0.5 U/kg开始)或等剂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如果无酸中毒,建议联用二甲双胍。

病情稳定后胰岛素每次减量 30%~50%,依据血糖控制程度逐渐过渡到单用二甲双胍,过渡期往往需要 2~6 周。


二线治疗药物

若初始治疗 3~6个月后 HbA1c仍无法达到<7.0%,>10岁患儿可选择恩格列净、二甲双胍恩格列净复方制剂、利拉鲁肽或艾塞那肽周制剂作为二线药物。使用上述二线药物需充分考虑患儿意愿和用药安全。

【用法用量】

  • 恩格列净建议用法为每日 1次口服,每次 10mg,若服用 12周后未能达到血糖控制水平,可在患儿耐受情况下剂量增加至25 mg。

  • 利拉鲁肽建议用量为皮下注射 0.6mg,1次/d,根据患儿耐受情况可以每周约 0.6 mg 的增量递增。如果在剂量递增前连续 3d内 3次空腹血糖平均值≤6.1 mmol/L,则不增加剂量。如果平均空腹血糖>6.1 mmol/L,则可增加至 1.8 mg/d 的最大剂量。

  • 艾塞那肽周制剂建议用法为 1次/周,每次注射 2mg。

3. 代谢手术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减重或代谢手术在青少年肥胖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已被广泛认可并作为治疗 T2DM的方法之一。

《儿童2型糖尿病诊治指南(2025年)》推荐:如 BMI>32.5 kg/m2,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仍不能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或有严重合并症如常规方法无法缓解的重度阻塞性呼吸暂停、心脏功能显著受损等的 16~18岁的青少年患儿,可考虑在有青少年代谢手术经验的单位行代谢手术,并做好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和管理。此外,对于<16岁患儿,不建议行代谢手术治疗。
图片
END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 .儿 童 2 型 糖 尿 病 诊 治 指 南(2025)[J]. 中 华 儿 科 杂 志 , 2025, 63(2): 131-137. DOI: 10.3760/cma. j.cn112140-20240920-00655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