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4个症状,很大概率是脑「血栓」形成了……尤其是第1条!
(一)常见的病因和诱因有哪些?
①血液高凝状态:包括遗传性高凝状态(如抗凝血酶缺失、凝血酶原突变)、获得性高凝状态(如妊娠、产褥期、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
②相关疾病:包括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炎性肠炎、血栓闭塞性血管炎)、肿瘤(如神经系统肿瘤、神经系统外实体瘤)、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③感染:如脑膜炎、耳炎、乳突炎、鼻窦炎、系统性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④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锂剂、雄激素、舒马曲坦等。
⑤物理因素:如头外伤、神经外科手术、颈静脉插管、脑静脉窦损伤等。
⑥其他因素:脱水(尤其儿童)、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先天性心脏病等。
① 头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约90%的患者会出现这一症状,通常为持续性,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咳嗽、打喷嚏等导致颅内压升高时疼痛加剧。
③视力进行性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导致视盘水肿,从而导致的视力进行性下降。
④失语和其他症状:失语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此外,患者还可出现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脑神经麻痹、小脑体征等问题。
对于反复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尤其是还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感染、癌症等问题,或者口服避孕药、处于妊娠期的女性,要高度警惕是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
CT检查:直接征象为绳索征、三角征、静脉窦高密度影像;间接征象为静脉性梗死、出血性梗死、大脑镰致密及小脑幕增强。
MRI:急性期,脑静脉窦内正常血流流空信号消失,并且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T2WI均呈高信号;慢性期,流空效应重新出现,T1WI上出现等信号,T2WI上出现高信号或等信号。
MR静脉造影:直接征象可表现为受累脑静脉窦完全闭塞、不规则狭窄及存在边缘不光滑的低信号;间接征象可表现为梗阻发生处有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引流静脉异常扩张。
CT静脉造影:主要表现为静脉系统充盈缺损、静脉窦壁的强化、侧支静脉开放和引流增加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主要表现为静脉窦完全被血栓阻塞,出现“空窦现象”;也可出现皮质静脉或深静脉显影不佳、头皮静脉和导静脉明显扩张、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显示扩张迂曲的侧支循环形成及发生静脉逆流现象等征象。
(2)治疗方案
降颅压治疗:轻、中度脑水肿患者,抗凝治疗可改善静脉回流,不需要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重度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 控制癫痫发作:伴有幕上病变和癫痫发作的急性患者,可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和预防早期的痫性发作及复发。
抗凝治疗:早期可予以口服华法林,监测INR值并调整药物剂量,INR目标值为2.0~3.0;病因明确且症状改善者,可使用3个月;病因不明确的高凝状态,可使用6~12个月;是否终身抗凝,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 溶栓治疗:包括系统性静脉溶栓、静脉窦接触性溶栓、动脉溶栓,以及机械开通、支架成形术等,但要严格把握各种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时机。
④特殊人群:孕产妇的治疗
妊娠早、中期的孕妇患者:原则上建议尽早终止妊娠,以免随妊娠时间的增加及妊娠高危因素的增多加重病情,但最终是否终止妊娠,还应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孕周及个人意愿酌情处理。
妊娠晚期的孕妇患者:病情相对较轻者,可继续妊娠;孕周<32周的继续妊娠者,临床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待孕周>32周时应及时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然后予以后续的对症治疗。
参考来源: [1]中国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指导规范(2021年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2,20(01):4-7.DOI:10.13558/j.cnki.issn1672-3686.2022.001.002. [2]高泽,张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04):752-757. [3]范冲竹,李海南,向璇,等.易误诊为脑肿瘤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1,21(12):1089-1094. [4]张龙,龚桂平.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J].安徽医药,2021,25(09):1783-1787. [5]何平鸽,巩祥贺,吴辉,等.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报道[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3,31(01):136-140. [6]任留杭,任志平,高湛.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22,62(18):89-92. [7]张心红,王凤英.妊娠相关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50例报道[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27(06):493-495.DOI:10.13798/j.issn.1009-153X.2022.0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