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4个症状,很大概率是脑「血栓」形成了……尤其是第1条!

2025/02/21 admin 216
脑血管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领域,主要由动脉和静脉组成,它们共同负责大脑的血液供应和回流。但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也可出现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血栓形成等。


其中,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就是由多种病因所导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但由于很多人对其不了解,在患者发病时常难以及时发现或出现误诊。





(一)常见的病因和诱因有哪些?






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系指大脑一个或多个引流静脉或静脉窦阻塞导致的脑静脉系统疾病占全部脑卒中的0.5% ~ 1.0%。

该病的发病年龄分布较为广泛,但青年和老年人的发病率普遍较高,女性患者较多(男性3~4倍),尤其是妊娠妇女、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


该病的起病形式多样,常呈亚急性发作,病程长且进展慢,常导致临床漏诊或误诊,而且有一定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研究发现,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与许多危险因素都有关,确定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对其治疗有重要帮助。对于合并以下危险因素者要警惕:

①血液高凝状态:包括遗传性高凝状态(如抗凝血酶缺失、凝血酶原突变)获得性高凝状态(如妊娠、产褥期、高半胱氨酸血症、抗磷脂抗体)。


②相关疾病:包括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炎性肠炎、血栓闭塞性血管炎)、肿瘤(如神经系统肿瘤、神经系统外实体瘤)、血液病(如红细胞增多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③感染:如脑膜炎、耳炎、乳突炎、鼻窦炎、系统性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④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锂剂、雄激素、舒马曲坦等。


⑤物理因素:头外伤、神经外科手术、颈静脉插管、脑静脉窦损伤等。


⑥其他因素:脱水(尤其儿童)、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先天性心脏病等。






(二)患者常出现哪些症状?





一般来说,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复杂多样的,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的症状更加多样化,包括:

① 头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约90%的患者会出现这一症状,通常为持续性,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咳嗽、打喷嚏等导致颅内压升高时疼痛加剧。



②癫痫发作:这也是比较常见的症状,约有40%的患者会出现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③视力进行性下降:这主要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导致视盘水肿,从而导致的视力进行性下降。


④失语和其他症状:失语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此外,患者还可出现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脑神经麻痹、小脑体征等问题。


对于反复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尤其是还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感染、癌症等问题,或者口服避孕药、处于妊娠期的女性,要高度警惕是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






(三)该如何进行诊疗?





在临床上,疑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时,应及时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干预,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1)辅助检查

包括血常规、凝血指标、D-二聚体及抗体、炎症反应指标检查,以及腰椎穿刺、影像学检查等。


① 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检查时,压力常增高,>300mmH2O患者的临床症状常比较重。

②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MR静脉造影、CT静脉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

  • CT检查:直接征象为绳索征、三角征、静脉窦高密度影像;间接征象为静脉性梗死、出血性梗死、大脑镰致密及小脑幕增强。


  • MRI:急性期,脑静脉窦内正常血流流空信号消失,并且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T2WI均呈高信号;慢性期,流空效应重新出现,T1WI上出现等信号,T2WI上出现高信号或等信号。


  • MR静脉造影:直接征象可表现为受累脑静脉窦完全闭塞、不规则狭窄及存在边缘不光滑的低信号;间接征象可表现为梗阻发生处有静脉侧支循环形成、引流静脉异常扩张。


  • CT静脉造影:主要表现为静脉系统充盈缺损、静脉窦壁的强化、侧支静脉开放和引流增加等。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主要表现为静脉窦完全被血栓阻塞,出现“空窦现象”;也可出现皮质静脉或深静脉显影不佳、头皮静脉和导静脉明显扩张、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显示扩张迂曲的侧支循环形成及发生静脉逆流现象等征象。


(2)治疗方案


对于诊断为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建议及时予以相应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血管内治疗、外科治疗等。


①基础治疗:包括降颅压治疗、控制癫痫发作:

  • 降颅压治疗:轻、中度脑水肿患者,抗凝治疗可改善静脉回流,不需要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重度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
  • 控制癫痫发作:伴有幕上病变和癫痫发作的急性患者,可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和预防早期的痫性发作及复发。


②血管内治疗: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

  • 抗凝治疗:早期可予以口服华法林,监测INR值并调整药物剂量,INR目标值为2.0~3.0;病因明确且症状改善者,可使用3个月;病因不明确的高凝状态,可使用6~12个月;是否终身抗凝,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
  • 溶栓治疗:包括系统性静脉溶栓、静脉窦接触性溶栓、动脉溶栓,以及机械开通、支架成形术等,但要严格把握各种溶栓治疗的适应症、时机。


③外科手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去骨瓣减压术,多用于急性颅内压增高或颅内血肿,占位效应明显,中线移位超过1cm,即将发生脑疝者。


④特殊人群:孕产妇的治疗

  • 妊娠早、中期的孕妇患者:原则上建议尽早终止妊娠,以免随妊娠时间的增加及妊娠高危因素的增多加重病情,但最终是否终止妊娠,还应结合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孕周及个人意愿酌情处理。

  • 妊娠晚期的孕妇患者:病情相对较轻者,可继续妊娠;孕周<32周的继续妊娠者,临床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待孕周>32周时应及时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然后予以后续的对症治疗。

图片
END

参考来源:

[1]中国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诊疗指导规范(2021年版)[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2,20(01):4-7.DOI:10.13558/j.cnki.issn1672-3686.2022.001.002.

[2]高泽,张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04):752-757.

[3]范冲竹,李海南,向璇,等.易误诊为脑肿瘤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1,21(12):1089-1094.

[4]张龙,龚桂平.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表现[J].安徽医药,2021,25(09):1783-1787.

[5]何平鸽,巩祥贺,吴辉,等.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例报道[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3,31(01):136-140.

[6]任留杭,任志平,高湛.孕产妇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22,62(18):89-92.

[7]张心红,王凤英.妊娠相关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50例报道[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27(06):493-495.DOI:10.13798/j.issn.1009-153X.2022.06.021.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