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幽门螺杆菌“带坏”你的胃!这5个关键信息,一定要知道!
幽门螺杆菌(H. pylori,Hp),堪称胃部健康的 “隐形杀手”,正悄无声息地潜入众多人的身体。据流行病学数据统计,全球范围内 Hp的感染率高达50%,而我国家庭环境中的感染率尤为突出,平均达到 71.21%。
Hp不仅能在胃内 “扎根繁殖”,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从消化不良到溃疡,甚至与胃癌存在关联。别让幽门螺杆菌一步步 “带坏” 你的胃,下面这些关键信息,关乎胃部健康,一定要知晓。
长久以来,胃一直被认为是无菌器官,而 1982年幽门螺杆菌(Hp)的发现推翻了这一理论。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多种胃部疾病与 Hp相关: 胃癌:Hp是目前唯一确定的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性病原体,被列为Ⅰ类致癌因子。90%非贲门部胃癌与 Hp感染有关;80%肠型胃癌几乎均归因于 Hp感染。
口-口传播:较为常见。比如,与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人一起用餐却未实行分餐制,共用碗筷、同一个杯子喝水,就容易造成病菌传播;共用牙刷、家长存在不良喂食习惯(如替宝宝尝食物冷热,或者 Hp 阳性的家长将食物咀嚼后喂给婴幼儿等),这些行为都大大增加了孩子感染 Hp的几率。
粪-口传播:前期研究表明,在感染者的呕吐物、唾液以及粪便中,都能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并且在牙斑和蛀牙中也检测到了 Hp核酸物质。这意味着,若食用了被排泄物污染的食物,饮用了受污染的水,像未经处理的井水等,就有感染 Hp风险。
此外,一些不良卫生习惯,例如如厕后不认真洗手,只是随便用水冲一下,也可能让 Hp有机会传播,从而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13C-UBT因非放射性同位素无害可安全用于儿童、孕妇、生育年龄妇女以及老年群体;14C-UBT不推荐用于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中国整合胃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指南》推荐:抗氧化维生素与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联合,可延缓甚至阻断胃癌前病变的发生和进展,从而降低癌变风险。
2019年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的一项随机干预研究中,在我国山东临朐对 3365例患者分别给予根除 Hp、补充维生素(维生素C、E和硒)、大蒜素和安慰剂治疗,随访至22年,结果显示 2周Hp根除治疗和维生素干预7年可显著降低胃癌发生风险,三组胃癌死亡率亦明显降低。 国内两项针对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干预试验显示,根除Hp联合叶酸能显著改善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程度。 国内外2项大规模、长期随访 RCT的 Meta分析显示,对于在Hp根除治疗前已存在胃癌前病变的患者,根除 Hp联合抗氧化维生素可显著降低胃癌发生风险(RR=0.52,95%CI:0.31~0.87)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