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出现3个变化,多是「神经」损伤发出的红色警报……女性尤其要当心!
(一)什么是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CTS)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是由各种急性或慢性原因引起的腕管内压力升高,使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到压迫而产生的症状或体征。
在普通人群中,CTS的发病率约为8%,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在30岁以下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3.7%,而50岁以上则可达到11.9%,其他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
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病程的不同,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其中,大部分CTS为慢性,为特发性滑膜组织增生和纤维化。手腕的重复运动是导致其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
此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危险因素多,且疾病晚期导致的肌肉萎缩呈不可逆性。以下几种因素均被认为是CTS的相关危险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加,血管异常和轴突的数量减少、传导速度下降;50岁以上人群患CTS的风险增加1倍;
性别:女性CTS发病风险会增加1.5~4倍;
肥胖:肥胖会增加腕管内压力,从而压迫正中神经;
糖尿病:糖尿病也可能引起血管改变和肌腱病变,导致CTS;
其他: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类风湿关节炎等,都可导致CTS的发生;而频繁使用计算机和吸烟则被认为是可疑危险因素。
在疾病初期,症状多在夜间加重,多数患者有夜间痛醒经历,在甩动手腕后症状会缓解,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在CTS的诊断过程中,比较常用的辅助检查有X线、CT、超声、电生理、MRI等。
其中,电生理检查在神经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方面十分敏感,可确定神经脱髓鞘和轴突损伤的程度,在诊断CTS时可帮助量化疾病的严重程度。
MRI具有极佳的成像能力,可提供腕管内各个结构的细节,还能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测正中神经的损伤。
(2)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CTS的有效手段,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的远期疗效更好,尤其在治疗半年之后,手术常显示出更佳的疗效。
对于经过系统的保守治疗无效、缓解后又复发、合并大鱼际肌萎缩、持续性麻木、腕部有占位性病变者,均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对于妊娠早期或中期出现腕管综合征相关症状,既往有腕管综合征病史,phalen试验阳性且两点辨别感觉异常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可分为传统腕管松解术、小切口腕管松解术和内镜下松解术,三者对CTS症状的缓解效果相似且各有优缺点,临床可根据患者的意愿、病情个体化选择。
参考来源: [1]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 腕管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7) : 473-482.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20926-02028. [2]王镇东,田鸿来.腕管综合征中西医诊疗进展[J].光明中医,2024,39(14):2951-2954. [3]刘敦,黎立.腕管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24,42(03):136-140. [4]薛超,徐克钢,李永平.腕管综合征诊治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24,45(02):100-104. [5]孙丽洲,刘丽萍.妊娠合并腕管综合征[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25(08):569-571. [6]黄丽华,翟巾帼,刘益君,等.妊娠期孕妇腕管综合征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理学报,2023,30(22):50-55.DOI:10.16460/j.issn1008-9969.2023.2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