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医、猝死、奔赴一线…医生这个职业,实在是太难了
并非每个人早上出门后都能确保自己晚上会安全到家
你知不知道那些回不到家的人
带着多少遗憾离开这个世界吗 ?
你四肢健全 , 健健康康
有自由选择自己想做的事...
就凭这个条件
世上已有很多人一辈子都羡慕不来
——On call 36小时
一直以来,医生这个行业被赋予了太多头衔和光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白衣天使、燃烧自己点亮他人……
但很少有人关心过,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付出多少?
医治好一位位患者,到底有多辛苦?
这些,一直以来都被忽略了。
想成为一名医生,首先要经历的,就是本科五年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习。
医学生本科学习是五年,比其他专业要多一年时间。大学期间所学习的课程,包括:
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病学、眼科学、传染病学、耳鼻喉学、中医学、寄生虫病学、诊断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医学影像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组织胚胎学、遗传病学、医学生物学实验学、英语、高等数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等。
一旦成为医生,考试就成为了他们最好的伙伴。
5年本科 + 3年硕士 + 3年博士+ 3年规范化培训 + 主治考试 + 执业医生考试,接下来是逢晋升必考,升主治、副主任、主任……
尽管我国每年培养60万医学生,但真正穿上白大褂的只有约10万人。培养一个医生很难,需要医生本人花非常多的时间、精力和心血,也需要社会付出非常多的成本。
而当完成了前面一系列的学习和考试,穿上白大褂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在诊室里诊治患者的时候,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2020年新年初始,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整个中华大地,武汉成为重灾区。
到了这个时刻,我们才更清楚地看到,无论是否是节假日、无论是否几夜没合眼、无论前路多凶险,只要有需要,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医护人员。
面对未知的风险,84岁的钟南山院士,再度挂帅出山,义无反顾地去了当时最危险的武汉指导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他亲赴疫区,通过直播为全国人民带来最新消息,安抚人心。
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是“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1月23日,武汉封城的第一天,他依旧全副武装,开着电动轮椅,来到门诊部坐诊。
很多人为老教授的身体担心,他却说:“我这一辈子为了什么,不就为了救人吗?自己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可以,吃得消,没问题。”
疾病当头,冲在最前端的成了最危险的人,无数医护人员在这场战斗中牺牲。
前方的战士倒下,后方的支援立即补上。
大批志愿者蜂拥而上,“不计报酬,无论生死。”
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从各地集结起来,汇成坚实城墙,数不清的医务工作者不眠不休,一同奋战在武汉前线。
大到人员付出生命,小到一次拥抱和哭泣,面对生命,医护人员谱写出一桩桩感人事迹,让人热泪盈眶。
聚光灯之外,400万广大基层的医务人员面临着疫情肆虐时防护资源短缺的困境。
他们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好社区防控,阻击疫情的蔓延,村医们挨家挨户地排查,无死角的逐一走访……基层医生们在口罩、防护服等物资的短缺的情况下,将疑似病例一个一个锁定,再一个一个确认或排除。
一袭白大褂,一把体温枪,一摞登记册,一个药箱,一个医用口罩,也许就是他们的全部装备。
无数个不眠之夜,数不清的艰难时刻,对于这场防疫之战而言,基层医生是稳定大后方的中坚力量。
特殊情况他们迎难而上,平时的工作量也远超负荷。
《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男性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50.9小时,女性为49.79小时,均远超国家法定每周工作40小时。
手术台轮流做,节假日、周末也要经常加班,就算是大年三十也不例外,人们阖家团圆的时刻,他们值班、出诊、做手术、抽调疫区……从未停止。
几乎每一个医生,都在超负荷工作。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的陈磊累得虚脱,喝葡萄糖补充体力。
一位医生正在食堂吃饭,突然接到通知,一位病人急需插管,他只能留下一张字条,匆匆离开。
然而,医患矛盾一度让医护人员的职业环境充满威胁,“伤医”成了悬在中国医生头顶的一把剑,近期恶性伤医事件更是频发。
湖南娄底医生9岁儿子被患者砍杀五十多刀
2021年1月17日早上8点多,湖南娄底娄星区蛇形山镇嘉莫村卫生一名村医生九岁儿子在给他送早餐的路途中,惨遭凶手康某用水果刀连刺五十多刀,刀刀致命,五脏六腑全部中刀,头部、脚部全是砍伤。
湖南娄底又一医生被棒打致死
1月18日,湖南娄底一村医惨遭邻居棒打致死。
据现场目击者称,事发当天在凶手家门口发现死者尸体。因邻居家经济条件困难,死者曾多次为凶手及其儿子免费医治。
浙一医院回应:4名伤者正救治,事件与医疗活动无关
2021年1月22日上午,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分局官方微博@平安上城 通报称,上午10时55分许,上城分局接到报警称浙医一院6号楼5楼发生一起疑似爆炸物爆燃事件。
爆炸造成3名医院工作人员和1名病人受伤警方接警后迅速赶赴现场,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浙一医院通过其官方微信发布突发事件通报,4名伤者正在接受治疗,均无生命危险,目前医院各项工作开展正常,全院职工强烈谴责犯罪行为。通报还称“犯罪嫌疑人有犯罪前科,曾获过刑。”
西被刺伤医生抢救无效去世:曾主动援助抗疫
1月26日上午9时许,心内科医生胡淑云在病房查房过程中,突遭袭击,身中多刀,虽经全力救治,并紧急转运到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抢救。
1月27日上午,吉水县人民医院宣布“我院胡淑云医生经全力救治不幸去世”这一噩耗。胡淑云的生命定格在2021年1月27日凌晨3:12,享年38岁。
南昌一医生被针管袭击注射不明药物,已昏迷
1月27日上午11点左右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神经内科主任曾红梅,在专家门诊期间发生的一起恶性事件。
事故原因很简单,慢病的药不能开2个月,但患者非要开两个月的药,于是该患者就用装有不明药物的注射器扎曾医生。
注射后几分钟,医生随后晕倒、昏迷,目前,曾医生仍然昏迷中,并且已经上了ECMO。27日下午14:20分许,该76岁的男性患者犯罪嫌疑人裴某堂已被公安机关成功抓获。
在生命正蓬勃的年华,他们承受了太多本不必要承受的痛苦。
一桩桩一件件,令人心痛、惋惜、震惊、愤怒。
现代医学虽然创造了很多奇迹,但包治百病永远是一个伪命题。一些家庭花费巨额治疗费还是换不回生命,从而产生过激行为。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大多数疾病来说,医学上更多的是缓解而非治愈,这不是医生的问题,而是医学的局限性,医生是人,我们不该把他们神化。
医院作为直接面向百姓的窗口行业,面对生离死别,很容易成为社会矛盾喷发的“火山口”。尤其是医护人员身处“前沿阵地”,往往代“体制”受过,成为被伤害的对象。
伤害医生,最后还是会危及患者,我们需要的,只是更多一点的包容、理解和耐心。
医生职业是一条比大多数路更难走的路,能站在大众面前为我们治愈疾病,已经值得让人感激和敬佩。这样的职业,实在已无法经受的起更多身体的、心灵的伤害。
2019年12月2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于2020年6月1日实施:禁止任何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行为,重则入刑!
前方有危及生命的病毒肆虐,后方有提刀追来的极端病患,可是他们也只是选择了这个职业的普通人,天灾不可违抗,人祸能不能少一点呢?
明知前路凶险,却仍义无反顾负重前行。
而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成为他们温暖又坚强的后盾。理解和尊重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全体医护人员。
向那些节假日坚守岗位、冲锋在前
奋不顾身地抢救患者的白衣英雄们致敬!
2021年
希望医生们被理解、被尊重、被关爱
2021年
希望每位医护工作者都多注意自己的身体
愿所有医护工作者都能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