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大咖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程蕾蕾专访
9月10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程蕾蕾将在2021医学事务发展研讨论坛做主题报告。在会议召开之前,大会组委会也特意邀请到程蕾蕾老师参加专访。
程蕾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心脏病学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肿瘤心脏病学组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通讯评议专家,《Cardio-Oncology》国际编委,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副秘书长等
秉承“一切为了病人”的中山精神,程老师牵头开设华东地区第一个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联合门诊,而且还带领团队开发了在线评估癌症患者心脏毒性的小程序,实现对肿瘤心脏病患者线下和线上全面覆盖,麻烦请程老师分享一下目前门诊工作情况,以及您在工作过程中线上线下结合这一方式的感受如何。
程蕾蕾老师: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参加“2021医学事务发展研讨论坛”。众所周知,医学领域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借鉴和总结。
当前,得益于各种抗癌药物研发的不断进展,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以乳腺癌为例,上海地区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已经超过了92%,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患者已经进入“慢病”模式。对于这些长期带瘤生存的肿瘤病人,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癌肿本身,更要密切跟踪随访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还是以乳腺癌为例,这些病人往往处于绝经之后,本身血脂等心血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更何况针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化疗、放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有可能进一步造成血脂升高、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乃至发生冠心病,等等。
而由于现在医学专科的设置,导致肿瘤科医生较难尽早察觉、并治疗这些病人的心血管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多学科协作势在必行。我院在葛均波院士的指导下,于2018年4月首次设立华东地区第一个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联合门诊,经过团队所有成员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早期精准诊断”、“药师全程配合”、“患者多病种全”以及“强大专科基础”四个特色,立足上海,辐射全国,在不断积累临床诊疗经验的基础上,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不过,我国癌症患者人数众多,且发病率还处于上升态势,而线下门诊仅仅只能满足一部分患者的诉求。因此,我们团队研发出“癌症患者心脏毒性在线评估系列小程序”,无论是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抗癌药物累及心脏、还是既往就有基础心脏病又新发肿瘤,均可通过小程序在线评估心血管的危害程度,操作十分简便,只需一分钟。
目前,这个系列小程序已经开发两款,分别为“乳腺癌心脏毒性在线评估”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毒性在线评估“,大家可以关注如下二维码,扫码即可免费应用!
扫描上方二维码体验
程老师一直坚持走在医学科普的前线,先后出版了《医生最懂你的心》、《说句心里话》和《说句心里话2》三部科普书籍。目前除了医生一直以来的在对患者进行科普教育外,越来越多的药企也开始自发的对患者进行医学科普,与支持,有不少药企现在也建立起了患者事务部门,对此您持有这样的看法?
程蕾蕾老师:上医治未病。医学科普是临床医生的重要责任担当。
对于药企,设立患者事务部门,与医务工作者联手推广医学科普知识,不但惠及病患,而且也能在沟通中及时发现患者的切实需求,更好地规划医疗产品的后续改进方向,各方都能共赢。
不过,医学是一个立方体,从药企、医生和患者的不同角度出发,侧重点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药企在推广科普的时候,建议密切结合临床医生的意见,并需要深入病患群体进行交流,这样才有助于遴选病人最关心、最迫切的话题;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科普的表达形式,一定要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推广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换句话说,无论是图文还是视频,一定要令人想看、爱看,只有看得下去的才是好科普,否则内容再阳春白雪,都会曲高和寡。
三部科普书籍
感谢程蕾蕾老师参加此次专访,程蕾蕾老师还将于9月10-11日参加在上海大华锦绣假日酒店举办的2021医学事务发展研讨论坛,与参会嘉宾现场交流,敬请期待!
7月31日前报名参会
享4000元 报名优惠价|(原价5000元)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
如有疑问可联络大会组委会:
徐女士 Tel:1771748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