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估餐后血糖的算式,你会用吗?

2021/05/14 146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餐后血糖PBG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尤为突出,需要常规监测。但常规PBG的监测多有不便,有什么方案可以不用采血就能帮助临床医生知晓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呢?这就要讲到2h-PBG的预测模型公式了。


建模背景

FPG、PBG和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水平的三项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可反应采血前8-12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其水平高低受FBG和2hBG水平共同影响。有研究表明,HbA1c水平<7.3%时,2hBG对HbA1c的影响占70%;HbA1c水平处于7.3-8.4%时,FBG与2hBG的影响各占50%,HbA1c水平>10.2%时,FBG对HbA1c的影响占70%,2hBG则占剩下的30%。基于此背景,我们进行了PBG模型的建模。



模型的优势

2h-PBG的预测模型公式为2h-PBG(mmol/L)=1.5 X HbA1c(%)+0.5 X FBG(mmol/L)-4.1,而该预测模型的制定者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杨文英教授表示预测模型具有以下优势:①提高预测效力:FBG和HbA1c是临床中评估血糖水平的两个最常用指标,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PPHG风险,而此模型(Simple模型和Full模型)的预测效力优于FBG和HbA1c。②缩小糖耐量人群:Full模型以80为切点时,若高于切点行OGTT,低于此切点不做OGTT,可减少50%以上的OGTT数量,预测出70%以上的PPHG和90%左右的DM2h-BG,根据需要调整切点可提高灵敏度。③及早发现餐后血糖异常,有助于采取预防措施,减轻医疗负担。STOP-NIDDM研究显示,IGT人群及早使用阿卡波糖治疗,可显著降低其发生糖尿病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注意事项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预测不用通过采血,较准确的推算出患者餐后血糖水平,进而根据数值来进行药物及胰岛素量的调整。但应用此算式有三个注意事项:1.本公式适用于使用口服药或胰岛素治疗的T2DM患者;2.使用公式时,建议采用近一个月内的HbA1c值、近一周内的FBG均值;3.餐后血糖受饮食、运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较大,预估值供临床参考。


监测PBG是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但实际中发现PBG数据获取相对较少。无需采血检测就可以制定PBG的预测模型的出现,可有效解决临床上PBG检测少带来的问题,有助于改善临床实践中的T2DM患者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