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如何判断肺部结节的良恶性?

2021/05/11 572


肺结节的良恶性可从影像学的外观评估(结节大小、形态、边缘及瘤-肺界面)和内部特征两个角度以及随访的动态变化初步判断肺结节(PN)的良恶性。

外观评估


1.结节大小:随着PN体积增大,其恶性概率也随之增加。

2.结节形态:大多数恶性PN的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与恶性实性结节相比,恶性亚实性结节出现不规则形态的比例较高。

3.结节边缘:恶性PN多呈分叶状或有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常提示恶性可能;良性PN多数无分叶,边缘可有尖角或纤维条索等,周围出现纤维条索、胸膜增厚等征象则常提示结节为良性。

4.结节-肺界面:恶性PN边缘多清楚但不光整,结节-肺界面毛糙甚至有毛刺;炎性PN边缘多模糊,而良性非炎性PN边缘多清楚整齐甚至光整。

尽管“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等是恶性病变的特点,但由于小结节中的早期肺癌很少见到这些特点,所以,同时需要内部特征协助鉴别诊断。

内部特征


密度:

1.密度均匀,尤其是直径<5 mm常提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

2.密度不均匀,实性成分超过50%常提示恶性可能性大;

3.持续存在的GGN大多数为恶性,或有向恶性发展倾向;

4.GGN的平均CT值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密度高则恶性概率大,密度低则恶性概率低,当然也需要结合结节大小及其形态变化综合判断。

结构:

1.支气管被包埋且伴局部管壁增厚,或包埋的支气管管腔不规则,则恶性可能性大。

根据随访中肺结节的变化判断结节良恶性。

定期随访


良性:

1.短期内病灶外部特征变化明显,无分叶或出现极深度分叶,边缘变光整或变模糊。

密度均匀或变淡。

2.在密度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病灶缩小或消失。

3.病灶迅速变大,倍增时间<15 d。

4.实性结节病灶2年以上仍然稳定,但究竟稳定时间多长提示良性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

恶性:

1.直径增大,倍增时间符合肿瘤生长规律。

2.病灶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

3.病灶缩小,但出现实性成分或其中实性成分增加。

4.血管生成符合恶性肺结节规律。

5.出现分叶、毛刺和/或胸膜凹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