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不出的论文困局,正在“毁掉”年轻医生

2019/03/12 guanliyuan 244

“评职称时,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这是很多医生在面对职称评估和考核面对的困境。这种看似很“荒唐”的制度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中国医生的内心——“看着别人都靠论文上了主任医师,而你临床能力再高,没有论文也是个‘千年主治’,是不是也着急得很呢?”曾有医生如此感叹。


针对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今年的提案重点围绕临床医生评价制度、医生职称考评评估改革,他指出:“SCI论文不能作为临床医生职称考评中一票否决的指标。”


加班加点治病救人,没有时间写论文


《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显示,超过一半的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在40到60小时,超过三成的医师工作60小时以上。


在这几十个小时里,临床医生要服务患者、应对家属,而在这几十个小时之外,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要照顾,忙得焦头烂额,身心疲惫。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与生活中,还要求时间和精力与常人一样有限的临床医生,做科研,写论文,否则就会影响职称晋升,着实有些荒唐。


张澍主任也指出:“SCI论文发表数量与绝大多数临床医生都没有关系,或者说,与广大看病的老百姓没有关系。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是,谁是合格的临床医生?谁能治好病?所以,用SCI作为医生职称评估的指标是不合理的,很多临床医生的考核当中拼命追求医学论文,这是我们反对的。”


“我不反对在学科层面上让医生有研究能力,多发表好的文章,但不能拼命追求这些东西。一个好的医生,他不一定能写出很好的文章,但是很多写出好SCI论文的未必就是一个好医生。”


论文造假市场发达的背后,是医生的无奈


“很多医生工作都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写论文,坦白说,不熟悉里头套路的,大多数人很难完成晋升的论文指标。”而这套路,就是通过“第三方机构”来完成论文的发表。论文造假已然成为公开的秘密,而当假象被戳穿时,许多医生都赔上了自己的前程:


2015年,英国大型学术医疗科学出版商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 Central)撤销了43篇生物医学论文,其中41篇是中国作者,单位涉及多家高校附属医院,还包括多家部队所属机构。


2016年,美国知名抄袭监测网站Plagiarism Watch通过国际知名英文论文抄袭检测系统iPlagiarism顺藤摸瓜,发现了世界科学史上最大规模的英文论文造假公司,该公司与一个巴西SCI杂志(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默契合作,收费为中国学者发表了大量涉嫌抄袭、造假的论文。


2017年,国际学术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Biology)一次性撤回中国学者发表在该刊上的107篇论文,发表时间为2012年至2016年,作者绝大部分是临床医生。


“为了发表文章,年轻临床医生写假文章、买版面,这种行为被发现,将会成为其一生的污点,对其学术生涯造成重大影响。”张澍主任在2019两会医界代表委员座谈会上如是说:“我们能说这个医生道德品质坏到什么地步吗?很难说,为了职称晋升必须找人写这些文章。”


“唯论文定人才”的局面能被破除吗


2016年3月,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


然而实际工作中,论文仍是一些单位人才晋升道路上迈不过去的坎儿,不少临床医生为评职称而将本该用来提升临床能力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发论文上,或者为发论文而通过“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


一套从实际情况出发,将主要从事临床实践的医生和主要从事科研的医生区别开来,科学评价的考核评审制度应当被逐步建立起来。


医生晋升考核制度是否会迎来变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