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件真正「伤胃」的事情,劝你少干……小心癌症找上门!

2024/11/19 admin 602
在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很多人因忙碌忽视了胃部健康,甚至常常对胃部不适不以为意。然而,很多胃部疾病是长期不良习惯导致的。如果不加以重视,胃部疾病可能逐渐恶化,甚至可能会引发胃癌。


胃癌的病因



胃癌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目前,胃癌的危险因素比较明确的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饮食习惯(食盐、水果蔬菜、膳食纤维)、吸烟、饮酒、代谢综合征、社会经济地位、心理因素。


(1)幽门螺杆菌(Hp)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Ⅰ类危险因子,一些前瞻性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胃癌的发生风险有下降趋势。


Hp感染后触发炎症级联反应可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等导致胃黏膜主细胞丢失,影响分泌功能,最终促进胃癌的发生。


Hp也可通过促进细胞增殖而引起靶点癌基因如ARID1A的突变,促使胃癌的产生。


(2)基因因素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研究报道多个基因在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BornscheinJ报道CDH1基因突变导致E-钙粘蛋白表达下调,影响了Hp黏附及感染后的信号传导通路,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DNA的异常甲基化、特异性RNA改变等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大量研究表明在胃癌的进程中可检测到DNA的甲基化。

有研究显示CDH1基因突变,可导致相关的蛋白表达下调,从而影响Hp感染后的信号转导,而该信号通路与胃癌发生有关。抑癌基因TFF2的异常甲基化,使其表达下降,影响黏膜修复机制导致胃癌的发生。另一个最新发现的抑癌基因Runx3在细胞分化、凋亡中起作用,其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现象也存在于胃癌发展中

基因多态性是胃癌进程中另一重要因素,白介素-1b,白介素6,10,16等的基因多态性近年来也被发现与胃癌的关系紧密,成为研究的热点。



(3)分子免疫学


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机体免疫反应和很多免疫分子发挥重要作用,针对胃癌的治疗目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免疫治疗可能成为一种新途径,所以目前该领域有大量的科学研究。


T细胞免疫减弱与胃癌的进展有关,CD8+T细胞在控制肿瘤生长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在胃癌发生过程中CD8+T细胞凋亡是增加的。树突状细胞(DC)可以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具有免疫监视功能,其数量的减少或功能缺乏可促使肿瘤发生浸润转移。我国学者黄海力等研究显示在胃癌患者中,肿瘤组织的DC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发其凋亡从而改善胃癌预后。

胃肠道的黏膜免疫系统可以阻止有害物质入侵,这个过程中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互相作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多种细胞因子,其在抗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Ahn等发现白介素-1β,白介素-6,TNF-α等基因多态性伴随肿瘤发生,尤其是白介素-1β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相关,但机制尚不明确,但是也有学者发现二者没有相关性。

(4)胃癌干细胞(GCSC)

Takaishi首先通过植入体外培养的胃癌细胞于裸鼠皮下最终形成胃癌移植瘤,证实存在肿瘤干细胞。随后,Han从胃癌细胞分离出具有特意标志物的细胞可皮下成瘤。

Quante等研究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骨髓干细胞可以汇聚到胃黏膜,在一定的因素下诱发非典型增生甚至癌变。


胃癌的流行病学



2022年全球和我国的首位癌症死因均为肺癌,全球第2、3位癌症死因分别是结直肠癌和肝癌,而我国第2、3位癌症死因分别为肝癌和胃癌。总体来看,胃癌仍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差,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1)胃癌的发病情况


从2018年到2022年报道数据看,中国胃癌总体的CIR和ASIR均呈降低趋势(至2022年时其CIR为25.4/10万、ASIR为13.7/10万),其降幅明显超过全球降幅,但仍均高于全球水平(CIR为12.3/10万、ASIR为9.2/10万);其中男性和女性胃癌的CIR和ASIR与总体呈现相似的降低趋势,虽然其男女比差异有轻微地缩小,但男性的CIR和ASIR仍分别是女性的2.1倍和2.3倍,我国男女性别差异较全球差异更大。


至2022年,中国新发胃癌病例数为35.8万例(占全国所有恶性肿瘤的7.4%),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球胃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比例(4.9%),按此顺位排名降至第5位,并且中国新发胃癌在全球占比从2018年的44.1%降至2022年的37.0%;男性和女性按新发病例数顺位排名分别保持在第4位和第6位。



(2)胃癌死亡情况

从2018年到2022年,中国胃癌总体的CMR和ASMR均呈持续降低趋势(至2022年时其CMR为18.4/10万、ASMR为9.4/10万),其降幅明显超过全球降幅,但仍均高于全球水平(CMR为8.4/10万、ASMR为6.1/10万);其中男性和女性胃癌的CMR和ASMR与总体情况呈现相似的降低趋势;其男女比差异有所增大,男性的CMR和ASMR仍分别是女性的2.2倍和2.6倍,男女差异明显较全球差异更大。

至2022年我国胃癌死亡病例数(26.0万例)顺位排名降至第3位,男性和女性按胃癌死亡病例数顺位排名分别保持在第3位和第4位;我国胃癌死亡病例占全国所有恶性肿瘤的10.1%,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球胃癌死亡病例占所有恶性肿瘤占比(6.8%);我国胃癌占全球所有胃癌死亡的比例从2018年的49.9%降至2022年的39.5%。中国的总体、男性、女性胃癌人群PMI均呈逐步降低趋势,其中总体PMI从2018年的46.1%降至2022年的42.0%,但至2022年时仍高于全球PMI指数(40.6%)。


易致胃癌的3个生活习惯



(1)不规律的饮食习惯


饮食不规律可以说是“伤胃”的罪魁祸首。现代人生活繁忙,经常因工作或者其他事务而错过正餐、吃冷饭或匆忙进食。长时间下来,胃黏膜承受不住反复刺激,易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变。


  • 长期空腹:胃酸分泌较强,会对胃黏膜造成腐蚀。如果不定时进餐,胃酸持续分泌,但没有食物中和,容易损伤胃壁。


  • 进食过快:吞咽过快不仅使食物未充分咀嚼,增加胃的负担,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


  • 暴饮暴食:在不进食一段时间后,突然大量进食,胃会难以适应,造成胃酸反流,甚至可能诱发急性胃炎。


(2)喜欢吃刺激性食物

许多人钟爱辛辣、油炸等重口味食物。然而,刺激性食物会对胃部造成直接损伤,长此以往会对胃黏膜产生影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胃部疾病。

辣椒等刺激性调味品会加速胃酸分泌,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可能引发胃溃疡。高温会灼伤胃黏膜,尤其是常年如此,胃黏膜受损后难以愈合,还会增加癌变风险。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和过热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餐食,既有助于胃部健康。

(3)经常情绪紧张,压力大

精神压力对胃部的伤害同样不容小觑。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经常焦虑、紧张,长时间下来,情绪波动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当人处于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胃酸分泌增加,易造成胃黏膜损伤,久而久之可能诱发溃疡。

过度焦虑、抑郁会影响胃的正常蠕动功能,导致食物消化缓慢,产生腹胀、嗳气等症状。压力过大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可能使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更容易侵袭,增加胃部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