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会「遗传」吗?该如何预防?3招教你远离它!

2024/05/15 655


引起乳腺癌发病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心理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因素,其中遗传因素容易被很多人忽略。


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性,呈现家族内的聚集现象。具体表现是,乳腺癌家族人员患乳腺癌的概率高于一般人群3倍,而旁系亲属则无显著影响。


因此,有乳腺癌家族史且直系亲属有患病史的家族人员属于高危人群。


遗传性乳腺癌的致病基因



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具有独特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病理学特征,与散发性乳腺癌相比,家族遗传性乳腺癌常有家族多个成员发病、发病年龄早、对侧(或双侧)乳腺癌发病率高等临床特点,个人或家族成员罹患其他相关肿瘤风险也可能升高。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迄今已得到证实,约10多个易感基因的致病性胚系突变与乳腺癌遗传易感相关。


结合国外研究及中国的人群数据,目前认为BRCA1、BRCA2、TP53 和 PALB2 是高度外显率的乳腺癌易感基因,携带上述基因的突变,增加至少 5 倍以上的乳腺癌风险。

BRCA1/2 基因突变乳腺癌



  • 突变概率

中国乳腺癌 BRCA1/2 整体突变频率与欧美人群相似,但突变谱存在较大差异。

欧美人群中BRCA1突变频率高于BRCA2;而中国乳腺癌患者中,BRCA2突变频率高于BRCA1,是BRCA1的1.8倍左右。

此外中国人群中约30%~40%的BRCA1/2突变位点未在欧美人群中发现,可能是中国人群特异的位点。

  • 发病特点

BRCA1 突变乳腺癌中约 60% 表现为三阴性乳腺癌,远高于散发性乳腺癌中15%~20%的比例。

BRCA1/2 突变乳腺癌患者普遍呈现发病年龄更早的特点,平均发病年龄较散发性乳腺癌患者早 5~8 年。

其中 BRCA1/2 突变的乳腺癌约30%表现为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40岁)。而无 BRCA1/2 突变的乳腺癌,仅17%左右为早发性乳腺癌。

  • 预防策略(风险管理)

1)严密监测和早诊:

①携带 BRCA1/2 突变的健康女性从18岁开始乳房自检;
②25 岁开始每半年或1年进行1次乳腺临床检查;
③25~30 岁期间每年1次乳腺MRI筛查(优先)或者乳腺X线摄影筛查;
④30~75 岁期间每年1次乳腺X线摄影和MRI筛查。

相比于欧美女性,中国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乳腺致密度较高,有研究提示乳腺 X 线摄影对致密乳腺筛查灵敏度降低。乳腺超声在中国女性乳腺癌的早诊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联合乳腺X线摄影能提高筛查灵敏度。

2)携带 BRCA1/2 突变的健康女性的药物预防:

关于药物预防,目前仅有小样本回顾性研究表明他莫昔芬能降低 BRCA2 突变健康携带者 62% 的乳腺癌风险(288例,11例 BRCA2),对 BRCA1 突变健康携带者是否有预防作用尚不明确。

3)携带 BRCA1/2 突变的健康女性的预防性切除手术:

针对BRCA1/2突变健康携带者开展预防性双乳切除,建议患者优先选择双乳切除及Ⅰ期乳房重建术。

另外,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包括患者有强烈的预防切除愿望;患者必须携带BRCA1/2致病性突变;患者有明确的乳腺癌家族史;手术年龄尽量选择30岁以后;患者及家属成员充分被告知后讨论意见达成一致。

TP53 基因突变乳腺癌



  • 突变概率

国内单中心不加选择大样本的数据(10 053 例)显示 TP53 在所有乳腺癌中的突变率约 0.5%,但是在早发性乳腺癌(首诊年龄≤30 岁)中的突变率可达 3.8%

  • 发病特点

TP53 致病性胚系突变可导致罕见的 Li-Fraum-eni 综合征(LFS)。

LFS 的临床特征是各种早发性肿瘤,包括软组织肉瘤、骨肉瘤、早发性乳腺癌、肾上腺皮质癌和脑瘤等。

携带 TP53 突变的乳腺癌相比较无突变患者,具有发病早、双侧乳腺癌比例高、预后更差的特点。

  • 预防策略(风险管理)

建议对发病年龄≤30 岁的乳腺癌患者或来自LFS家系的女性需要进行 TP53 基因检测

不推荐携带TP53突变的乳腺癌患者进行保乳手术,对于预期寿命比较长的女性,可考虑对侧预防性切除和Ⅰ期重建。

TP53 健康携带者可以考虑进行双侧乳腺预防性切除和Ⅰ期重建。对于不愿意手术干预的健康携带者,从 20 岁开始乳腺癌的早诊筛查

从 20 岁开始每年1次乳腺 MRI 检查和每半年1次乳腺超声;30 岁开始每年1次乳腺MRI、乳腺X线摄影和每半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

PALB2 基因突变乳腺癌



  • 突变概率

研究表明 PALB2 基因是乳腺癌高外显率的易感基因。

PALB2 基因胚系突变携带者的乳腺癌终生发病风险为 35%

来自国内两个中心的独立大样本研究表明,中国健康人群中 PALB2致病性胚系突变频率为 0.19%

中国PALB2胚系突变女性携带者乳腺癌发病风险为一般女性的 5 倍,其他肿瘤的风险鲜见报道。

  • 预防策略(风险管理)

建议早发性、三阴性乳腺癌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进行 PALB2 基因检测。

目前的证据提示保乳术不是 PALB2 突变乳腺癌患者的禁忌证。针对 PALB2 的健康携带者,建议进行早诊筛查。

健康 PALB2 突变携带者的乳腺癌早诊筛查可以从 30 岁开始每年1次乳腺X线摄影和每半年1次乳腺超声检测,可考虑增加乳腺MRI检测。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END

参考文献:

[1]中国三级妇产科医院/妇幼保健院联盟妇科肿瘤遗传咨询协作组,中国抗癌协会中西整合子宫内膜癌专业委员会.  妇科肿瘤遗传咨询专家共识(2023年版)[J].  中国癌症杂志,  2023,  33  (11):  1041-1064.  DOI:10.19401/j.cnki.1007-3639.2023.11.010.

[2]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1)——家族遗传性乳腺癌[J].  中国肿瘤临床,  2021,  48  (23):  1189-1195.

[3]王玉东,王颖梅,王建东,等.  遗传性妇科肿瘤高风险人群管理专家共识(2020)[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20,  36  (09):  825-834.  DOI:10.19538/j.fk2020090109.

[4]陈文君,郭赛男,童美玲,等.  乳腺癌致病因素概述[J].  生物学教学,  2015,  40  (12):  4-5.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