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升高可引起动脉血管系统和其供应的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导致靶器官损害,进而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导致心脏和肾脏等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及时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予以规范的降压药治疗以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是非常重要的。高血压是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和预后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当合并血压升高以外的危险因素时,心血管风险会进一步升高。存在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或糖尿病、CKD等合并症时,心血管风险进一步升高。
在临床上,除血压水平外,还需要综合考虑血压之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并分层。
目前,2024年版指南建议根据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以及糖尿病和CKD等合并症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主要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
注:危险因素:高血压(1~3级)、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或被动吸烟、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或肥胖(体重指数≥28kg/㎡)、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心率增快(静息心率>80次/min)。
对于高血压这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其危害取决于血压升高的本身,以及患者所合并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或心、脑、肾和血管并发症等。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有助于更准确地确定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和目标,优化降压治疗方案,进行综合管理。
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水平,决定给予改善生活方式和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与强度,同时干预检出的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疾病。
①对于血压水平≥160/100mmHg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②对于血压水平140~159/90~99mmHg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为中危及以上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③对于血压水平140~159/90~99mmHg的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为低危者可改善生活方式4~12周,如血压仍不达标,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④对于血压水平130~139/85~89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⑤对于血压水平130~139/85~89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风险为低危和中危者,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可以直接从降压药物治疗中获益,此类患者应持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⑥对于年龄为65~79岁的老年患者,血压水平≥150/90mmHg,或≥140/90mmHg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推荐开始药物治疗。
⑦对于年龄≥80岁的老年患者,收缩压≥150mmHg,可开始药物治疗。
⑧对于高龄衰弱的患者,血压水平≥160/90mmHg,应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⑨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诊室血压≥140/90mmHg时,应启动降压治疗。
对高血压患者予以药物治疗,目的是为了达到血压目标并保持长期持续血压达标,最终降低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的风险。目前,我国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CCB、ACEI、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RNI、α受体阻滞剂、直接肾素抑制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内皮素双受体拮抗剂以及其他具有降压效应的药物(如降糖药二甲双胍、GLP-1RA、SGLT2i)等。建议优先选用长效降压药,以有效控制24h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衰弱和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通常应在早晨服用降压药,除非明确需要,否则不应推荐睡前服用。事实上,为了达到目标血压水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需要使用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如血压≥160/100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的高危/很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联合或单片复方制剂;血压≥140/90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及药物适应证优先选择起始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血压不达标者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启动联合治疗。老年患者优化联合降压方案的建议与一般高血压患者相同。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原则是从小剂量、单一用药开始,同时兼顾个体化,视疗效和血压水平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限,必要时联合用药。用药选择主要参考药品说明书。对于非重度高血压患者,原则上如中低剂量的单药治疗不能达标时,应联合另外一种中低剂量药物治疗,而非增加单药剂量。对于重度高血压患者,若孕妇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应静脉使用硫酸镁作为一线药物预防/治疗子痫。当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20mmHg时,应按照高血压急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目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较常用的口服降压药有拉贝洛尔、硝苯地平和甲基多巴,必要时可使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常用的静脉降压药有拉贝洛尔、乌拉地尔、尼卡地平、酚妥拉明、硝酸甘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