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耳朵就能看出心脏好不好?耳朵若有这3个异样,可能是疾病前兆

2024/09/27 admin 132

在人的面部器官中,耳朵是最缺乏表情的。但耳朵与健康有着密切联系。中医认为,"耳主贯聪而强心窍,为心之司,为肾之候也"。通俗一点说就是,耳朵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息息相关,耳朵的特定异常变化常常能够给我们提供关键的预警信息。



耳朵若有这几个异常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


一、听力损失



1. 高血压

早期一项现场研究发现,与听力正常者相比,有听觉障碍的男性工人,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更高(n=44)。另一项早期横断面研究仅观察到严重的噪声诱发的听力损失和舒张压有显著正向关系(n=366)。

曾有报道称,年龄在56-68岁的男性患有严重的噪声相关听力损失,其高血压的患病率显着升高(n=245)。此外,也有研究人员发现黑人男性工人4000Hz的听力损失与血压和高血压显著关联(n=269)。

一项基于21403位职业噪声暴露的中国男性工人研究发现,因噪声引起的双侧高频听力损失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呈现正向关系。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发现,在4548名年龄在20岁至69岁的成年人中,与高频听觉正常者相比,双侧高频听力损失者的收缩压和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最近一项美国国民健康调查提及自报听力问题是高血压的危险(n=623416)。噪声相关的听力损失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的潜在机制是,噪声暴露引起血压增高,进而出现高血压。

2. 脑卒中

基于1168位成年人的回顾性研究(n=1168)发现低频听力损失与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有显著性关联。此外,一项横断面研究显示,与正常听力男性相比,自报听力障碍者脑卒中患病风险更高(n=3981)。

另一项美国国民健康调查提及成年受访者的自报听力问题与脑卒中呈正向关联(n=623416)。研究人员观察到中重度听力损失与自报脑卒中之间横断面的关联(n=1394),但未观察到其前瞻性关联。一项基于19238位平均年龄为64.6岁的中国中老年人听力损失和脑卒中患病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听觉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可能是与外围或中央听觉系统障碍有关。小脑缺血性脑卒中可引起听觉前庭功能障碍,从而造成急性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与脑卒中之间的关联的机制可能是因微血管血管缺血和受损,引起听力损失,逐渐累及大血管,致使椎基底动脉缺血,而椎基底动脉缺血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听力损失是椎基底动脉循环障碍的特征性体征。



3. 心力衰竭


基于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报告发现,75%有心力衰竭的70岁以上老年人患有听力损失。

综上,听力损失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证据较少,但是现有研究表明听力损失与 CVD 发生风险增加有关,保护听力和减少听力损害的危险因素或可降低 CVD 发生风险。

二、耳 鸣



耳鸣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若中老年人出现耳鸣,经久不愈或逐渐加重,可能是罹患了心血管病的危险信号

据研究显示,耳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神经分布在大脑和脊髓及其通路上有着密切的联系。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耳蜗的影响比对心血管的影响更大;外界刺激产生反应所引起的耳蜗血流量减少,比引起心肌的血流量减少更为明显。因此,在致病因素影响下,往往耳蜗早于心肌发生病理改变,并出现耳蜗功能障碍,引起耳鸣。

另外,神经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极差,如听神经完全缺氧超过一分钟以上,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损害。而营养听神经的血管非常细小,甚至仅能允许单个细胞通过。所以,当动脉血管硬化或血液黏稠度增高时,很容易发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生,血小板凝集,脂质及胆固醇沉积,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导致听神经的功能下降或丧失,这样就出现了非耳源性耳鸣或耳聋。

中老年人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耳鸣时,往往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千万别忘了查查心血管。

三、耳折痕



一些年龄偏大、体型偏胖者的耳垂往往是“肉肉”的,而且上面会有一道明显的折痕,就像一条深深的皱纹一样。有人说,这只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因为人老了难免会长皱纹,耳垂也不例外;也有人将这种现象与冠心病联系到一起,甚至说耳垂出现的折痕是心血管病发出的预警。

耳垂折痕与冠心病有何关系耳垂折痕与冠心病可能还真有那么点关系。耳垂折痕并非与生俱来,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男性多于女性。耳垂折痕从外观上比较容易辨认:耳垂皮肤上有对角折叠或皱纹,从耳屏间切迹向后延伸约45度角。我国也有类似的研究。

2017年《中国循环杂志》的一篇文章探讨了耳垂折痕与冠心病的关系,荟萃分析发现了耳垂折痕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多年来,医学界关于耳垂折痕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络绎不绝,虽然研究结果大都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但是由于样本量小且多为横断面研究,存在选择偏倚等,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确切的共识。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临床观察,耳垂折痕与冠心病之间确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仅仅是相关性,还不能说明有折痕的人一定会得冠心病,需要更多、更大范围的临床研究予以证实,或许未来会得到更多的证据。


除了耳朵问题外,这些危险因素更加明确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除了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性别、遗传等不可控制因素外,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还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慢性肾脏病、肥胖(BMI≥28kg/m2)、吸烟。

以上这几项是已经明确的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只要具备其中一项并且长期存在,就有可能发展为心血管疾病,如果具备以上多个因素,就更危险了。

如果平时还出现过胸痛,尤其是活动相关的胸痛,更要警惕心血管疾病的可能了,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总之,上述几种征兆是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预警信号。了解和识别心血管疾病发作征兆,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