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岁高发!身体出现4种症状,很可能是盆腔「脓肿」的预警信号~

2024/11/07 admin 403
盆腔脓肿,这在临床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尤其多见于育龄期女性。而且,脓肿一旦破裂或发生脓毒症,还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上,对于此类患者,务必要引起重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一)什么是盆腔脓肿?





医学上说的盆腔脓肿,指病原体大量增殖,与机体相互反应,导致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及组织变性和坏死,形成脓性渗出物,积存于输卵管、卵巢、直肠子宫陷凹或盆腔粘连组织间隙中形成脓肿。


其主要包括输卵管积脓、卵巢积脓、输卵管卵巢脓肿(TOA)及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所致的脓肿,TOA累及输卵管和(或)卵巢,较单纯输卵管或卵巢积脓更为严重。


本病多为盆腔炎症性疾病(PID)未能得到及时诊治,脓液聚集超过自身吸收能力,最终导致脓肿的形成。此外,与盆腔手术(如子宫切除术)或宫腔内操作、邻近器官炎症病变(如阑尾炎、克罗恩病、结直肠癌并癌性穿孔等)等也有关。


据数据显示,PID高发年龄为25~44岁。盆腔脓肿与PID类似,好发于20~40岁性生活活跃的育龄期女性。但在我国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中显示,盆腔脓肿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5岁,超过60%的患者年龄大于40岁。





(二)盆腔脓肿的症状有哪些?





事实上,盆腔脓肿不止病因较复杂,其临床表现也呈现多样化,个体差异较大。其症状表现有:

①最常见的症状:急性或慢性下腹痛、发热、寒战、阴道异常分泌物增多(多为脓性分泌物,可伴有臭味);

②脓肿较大累及消化道: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

脓肿较大累及泌尿道:患者可出现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等;

④合并脓肿破裂时:患者可能出现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会有低体温、气促甚至意识障碍等表现。


进行查体,可发现附件区压痛、包块等PID的症状和体征。当遇到PID患者细胞增泻等情况,就要警惕卵管脓肿展的可能

对可疑盆腔脓肿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腹部查体、妇科及直肠检查,以快速初步诊断,以及与异位妊娠、阑尾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蒂扭转、恶性妇科肿瘤、术后血肿等问题相鉴别。





(三)如何诊断盆腔脓肿?





由于盆腔脓肿主要由PID发展而来,因此其诊断应在满足PID临床诊断标准的同时,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或术中探查以明确诊断。


(1)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的方法较多,包括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各项检查有其特点。


但相较于CT、MRI,超声检查更简便、有效、无创且价格低廉,是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盆腔脓肿的超声成像特点主要有:

  • 早期:因脓腔尚未形成,囊壁不明显,内部呈中低回声;

  • 形成期:脓肿出现液化,囊壁渐明显,内缘不规则呈虫蚀状;

  • 吸收期:液性无回声区逐渐缩小。


超声下典型表现为输卵管壁增厚,呈长形、腊肠状或管道状弯曲的囊性肿块,囊内可见不均质低回声或云雾状回声。而超声造影,可发现脓肿壁呈环形强化灌注带,内部未完全液化时可见网格样强化灌注,液化的脓腔始终未见造影剂灌注。



但当超声难以明确盆腔包块性质时,则可以选择CT和/或MRI用于鉴别诊断。其中,CT检查可观察盆腔脓肿与消化道关系,同时评估腹腔内其他部位感染的可能性,对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患者也适用。而MRI可用于识别卵巢并显示TOA内卵实质破坏的程度,以及与子宫的关系,有助于与其他盆腔包块的鉴别诊断。


(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为盆腔脓肿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病原学评估提供一定的帮助,如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等。


除了以上的几项指标线,也有研究发现其他的一些实验室参数也可用于诊断盆腔脓肿。如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可作为TOA的预测参数,D-二聚体水平是检测TOA的一个非常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


(3)术中探查


对于不能明确诊断者,行腹腔镜探查也是诊断盆腔脓肿的方法之一。


另外,还应同时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盆腔脓肿的致病微生物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链球菌、肠球菌、拟杆菌及消化链球菌等。






(四)盆腔脓肿该怎么处理?





由于盆腔脓肿患者的病情变化比较快,一旦发生脓肿破裂或脓毒症,可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增加。在临床上,对于明确盆腔脓肿的患者,首先要识别重症感染,根据重症、轻症进行分层、综合管理。



在治疗方面,支持治疗是基础,抗菌药物治疗是必须的,中医治疗为辅助,必要时可进行介入或手术治疗。其中,抗生素应用原则以广谱抗生素为主,覆盖盆腔脓肿的常见致病菌,但也可根据穿刺引流液细菌培养或者血培养药物敏感实验结果进行调整。

对于重症患者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推荐进行多学科会诊;抗菌药物选择可参考PID,注意覆盖厌氧菌;介入或手术治疗方案、时机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医院的条件、医生的经验个体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