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胃胀、烧心,但找不出原因……背后「真凶」很可能是它!
消化不良是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大多在检查后就可以明确到底是什么原因或疾病导致的。但也有部分人的消化不良检查没有异常,却反反复复发作,这时候就要警惕功能性消化不良。
所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患者具有慢性消化不良症状,但其临床表现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来解释,属于临床常见病。
来源:摄图网
据报道,全球FD的患病率超过10%,而且发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儿童的发病率,不同研究报道的数据有所差异;老年人作为FD的高危人群,我国报道的发病率为18%~35%。
其主要的发病机制为肠-脑互动异常,发病原因较多,多种因素都会参与FD的发病过程,包括以胃排空延迟和容受性舒张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胃酸、Hp、精神心理因素、遗传、饮食、生活方式等。
对于该病的诊断,多以症状为基础,尤其是症状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的时候就需要考虑FD。
消化不良是位于上腹的一个或一组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进餐后饱胀或早饱感。此外,还有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
在临床上,大多数没有警报征象的消化不良都可能是FD,一定要注意鉴别。这里的警报征象主要是指:
不明原因消瘦;
吞咽困难;
反复或持续呕吐;
消化道出血;
贫血;
发热等。
来源:摄图网
在辅助检查方面,胃镜检查是FD诊断的主要排查手段,其他还包括血常规、血生化、便潜血、腹部超声检查等,必要时可行上腹部CT检查。
对于拟诊为FD的初诊患儿,推荐的基础检查项目主要有血常规、C反应蛋白、粪常规、粪隐血、腹部超声(肝、胆、胰、脾);其他可选择的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胃肠钡餐、幽门螺杆菌(Hp)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甲状腺功能、红细胞沉降率、尿常规、心电图、胸部X线片、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等。
对于FD的治疗,目的为缓解临床症状,防止病情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案包括一般治疗、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1)一般治疗
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如以PDS为主的患者,建议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低脂饮食、少食多餐等,以EPS为主的患者则建议食用胃排空较慢、对胃分泌刺激较少的食物。
来源:摄图网
(2)西药治疗
常用的西药包括抑酸和抗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西咪替丁)、中和胃酸的药物(如铝碳酸镁);促动力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如莫沙必利)、新一代促动力剂(如伊托必利)等。
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FD患者,若伴有Hp感染,考虑为Hp相关性消化不良,则应根除Hp治疗。
对于抑酸剂、促动力剂治疗和Hp根除后仍无效、且伴有明显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则应进行行为、认知疗法和心理干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2022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消化杂志,2023,43(7):433-446.DOI:10.3760/cma.j.cn311367-20230206-00048.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23).中华中医药杂志,2024,39(3):1372-1378
[3]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健康协同创新平台委员会.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2,37(1):7-11.DOI:10.19538/j.ek2022010602.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6):423-424.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2.06.006.
[5]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2015,2(3):1-7.DOI:10.3877/cma.j.issn.2095-8757.2015.03.001.
[6]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J]. 中华消化杂志,2016,36(4):217-229. DOI:10.3760/cma.j.issn.0254-1432.2016.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