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男子喝冰饮后,突发心梗!这4个危险习惯真的要改,很多人还在做......

2024/09/02 admin 2575
近日,据重庆日报报道,34岁的王先生(化名)在和好友打羽毛球时,突然感到胸口憋闷、呼吸急促,稍事休息,喝了一大口冰饮料后,也没有感觉缓解。意识到情况不妙,球友赶紧把他送到了杭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初步诊断,可能是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他的胸痛症状加剧,呼吸、心跳也骤停了,随即将他转运到市里医院,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了长达120分钟的心肺复苏、26次除颤,他的生命体征才趋于稳定。


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严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1条分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或血栓不稳定、破裂、冠状动脉痉挛,引发的冠状动脉阻塞,导致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引发心肌急性坏死,从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但是统计结果显示,约有 1%~7%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无冠心病基础。

这样的悲剧时有发生


中国社区医师》曾报道,亦有一名42岁男性因剧烈运动后大量饮冷,突发胸痛、出冷汗、胸闷伴憋气1小时,后就诊。该名男性既往身体健康,爱运动,无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史,无发作性胸痛、胸闷、晕厥、黑曚等病史。

经查体,这名男性意识清醒,痛苦面容,气管居中,无颈静脉怒张,胸背部皮肤无肿胀和瘀斑,双侧胸廓无异常,双肺无干湿性啰音,血压 130/70 mmHg, 心 率 86 次/min, 律齐 , 心 音 低 钝 。各 瓣 膜 听 诊 区 无 杂音。腹平软,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ECG 示 V1~V4 QS 波,ST 段 V1~6弓背向上抬高。CK 3 010 μ/L,AST 826μ/L,LDH 311 u/L,cTnI 3.5 μg/L。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检测ECG结果和心肌酶学变化情况,最终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后对患者实施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结果显示,仅存在梗死相关血管闭塞,而其余冠状动脉并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证据,在病程的急性期过后,复查CAG提示,患者的冠状动脉功能和形态均正常,提示引发该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原因或许并非冠心病。

狂喝冷饮为何会引发心梗?


该患者既往体健,无冠心病发作史,不具备明显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发病前1 h参加业余足球比赛,比赛完后立即畅饮 2 瓶冰水,1 h 后突发胸痛、胸闷、大汗,可能是应激反应和血管收缩心肌供血不足以满足运动增加的心肌耗氧量,心肌相对缺血缺氧,过量的儿茶酚胺分泌,导致全身凝血功能改变,发生冠状动脉内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机制尚不清楚。

非冠心病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少见,剧烈运动后大量冷饮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更是鲜有报道,具体发病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统计结果显示 ,近年来国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部分患者缺乏冠心病史,对症状认识不足,往往会因为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足而导致延误就诊时机。

对于接诊的医师来说,也不能仅凭患者的年龄和有无心血管病史或不典型症状而轻易排除心血管疾病,如果考虑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可连续进行心电图检查,约间隔10~30 min 1次,观察患者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情况。

除了贪喝冷饮,剧烈运动后,哪些习惯不能做?


1. 不要蹲坐休息

运动后,一般人都会感到很累,很多人就想马上坐下或蹲下休息一下,这个做法是不对的!这是因为,在剧烈运动时,我们的肌肉处于高度收缩状态,心跳与呼吸也处在高频水平。运动后如果立刻蹲坐休息,就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易引发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甚至晕倒休克的情况。

2. 不要立刻吹空调、洗澡

剧烈运动后,因为血管扩张、体温升高、毛孔舒张,排汗会比较多。如果立即走入空调房、凉风口等低温环境,就会导致皮肤毛孔紧闭,发汗停止,这样做是非常容易着凉感冒的。同样,如果此时洗冷水澡,也会导致皮肤血管剧烈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加大。立即冲热水澡也不行!热水的温度也会导致血流量加速,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3. 别立刻进食和多吃甜食


有的人在剧烈运动后觉得吃些甜食或糖水很舒服,就以为运动后多吃甜食有好处。其实,这个做法也不对。因为,剧烈运动消耗大量的能量,血糖处于较低的状况,但过多吃甜食会大量消耗体内的维生素B1,进而影响到体力的恢复,如出现疲惫倦怠、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症状。


4. 禁止吸烟、饮酒


很多男性在运动后,习惯于抽支烟来“解解乏”、“提提神”。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运动后吸烟会加快新陈代谢,促进机体对香烟内有害气体的吸收,不仅不能消除疲劳,反而会让人倍觉疲惫。严重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对健康产生极大危害。运动后也不要立即饮酒,本来已经流了很多汗,酒精只会加速身体脱水。况且,酒精本身的成分进入血液后,对肠胃、肝脏等的伤害也比不运动时要严重。

写在最后



近日持续高温,室外高温作业者、运动爱好者、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等一定要注意防暑避暑,出汗多及时补充电解质水分,出现不适尽早就医。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而引起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