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镜下取石,硬镜 VS 软镜有何区别?警惕这5大并发症的发生......

2024/09/23 admin 684

肝胆管结石病是我国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肝胆管结石病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特点为反复发作难以完全治愈,病程晚期可并发肝脓肿、化脓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等。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诊断和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快速发展,胆道内镜的临床价值日益突显,目前已成为肝内外胆管结石诊治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胆道镜的临床应用


胆道镜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功能,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肝内外胆道疾病,包括肝内外胆管结石、胆道狭窄、胆道蛔虫、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先天性胆道疾病(如Caroli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管结石合并胆道肿瘤等。

胆道镜下可行取石、碎石、活检、电凝、电切等多种操作。胆道镜可直接观察胆道内黏膜及占位性病变、胆管结石、胆道异物、胆道畸形、胆道狭窄或扩张程度、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松弛状态,以及了解胆道手术后有无并发症等。

但以下情况患者需要慎重使用胆道镜:

①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②肝功能Child-Pugh C级或严重失代偿;

③合并大量腹水、低蛋白血症

④长期使用激素;

⑤严重糖尿病。




硬质VS软质胆道镜


目前,常用于肝胆管结石治疗的内镜包括硬质胆道镜(硬镜)、软质胆道镜(软镜)、一次性超细软镜等。

  • 硬镜:一般由镜鞘、闭孔器、观察器、操作件等组成。镜身由金属制成,不可弯曲,其内有光学透镜和工作槽,可通过取石钳、液电电极和气压弹道探针等器械。观察镜与镜体成一定的角度,镜体后端有操作器械进出的操作接口。

    术中可通过B超引导,实时确定硬镜与结石的相对位置,硬镜在复杂的胆道中具有更好的方向性。

  • 软镜:包括硬质和软质两部分,软质部分外有合成橡胶包裹,其前端可根据术中需求进行多角度、大范围的弯曲调节,以适应复杂迂曲的胆道树结构。

    由于其头端角度可变范围较大以及其表面材料原因,在B超下显影不良,判断其在胆道内的方向相对困难,故多用于补充处理硬镜不能到达或与穿刺胆管成角较小的胆管。

图片

硬质 VS 软质胆道镜:
①麻醉方式:术后经胆道取石,软镜可局麻,硬镜则需全麻。
②取石效率:涉及碎石、取石和冲洗,软镜在传递能量和器械操作上不如硬镜,且无法有效扩张胆道,尤其是结石大、嵌顿结石,软镜取石效率低下、精细操作稳定性差,尤其处理铸型结石非常困难;
③耗损比:软质胆道镜造价高,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

④操作优势:硬质胆道镜相比于软质胆道镜操作更便捷、视野更清晰,操作腔道更大、取石效率更高,推荐用于肝胆管取石手术。而与一次性超细胆道镜相比较,软质胆道镜兼具可操控性强、耐用性高等优点。




胆道镜诊治并发症


胆道镜诊治并发症包括胆道感染、胆道出血、胆漏、体液超负荷及休克等。

1. 胆道感染

危险因素包括免疫力低下、肝脓肿、手术时间长、结石多、灌洗液量大、灌洗液压力过高以及术后胆道引流管不通畅等,致病菌往往是革兰阴性杆菌及肠球菌,部分患者还伴有真菌感染。
术后及时使用敏感性抗生素、通畅胆道引流、合理补液,可有效避免感染性休克。
2. 胆道出血
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不全及手术操作损伤胆管有关。硬镜容易造成胆道黏膜出血,软镜则容易造成窦道出血。
术中胆道损伤出血可发生在以下情况:①硬质胆道镜或鞘管通过胆管拐角;②暴力碎石、取石;③胆管球囊扩张狭窄;④电刀切开胆道狭窄;⑤活检取胆管组织;⑥置管过程中引流管尖端损伤胆管黏膜。
术中胆道出血者,放置胆道引流管,夹闭管道,使得胆道压力升高,必要时用去甲肾上腺素盐水(20μg/ml)冲洗,10~20 min后无再出血可继续手术。术后需观察引流管情况,若仍有活动性出血,需行介入造影协助诊断出血位置并选择性栓塞动脉止血。

3. 胆漏
主要是结石较多、胆道引流管留置较浅、胆总管T管缝合不严密、导管在呼吸的上下波动作用下脱出等原因导致,胆汁经瘘道漏入腹腔。
行胆管造影了解胆管位置及胆漏区域。若胆漏量小,无腹膜炎症,可继续引流,严密观察;若胆汁引流量大、漏口远端的胆道梗阻非手术无法解除时,则需再次手术。
4. 体液超负荷
胆道镜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灌洗液。由于大量生理盐水进入肠道,灌洗压力过高导致灌洗液通过胆管逆行进入循环系统,或灌洗液通过胆管进入胃肠道而导致吸收过多,进而引起体液容量负荷过重。
患者可出现腹胀、腹泻和恶心呕吐,甚至水中毒。灌注生理盐水一般≤10000ml,手术时间控制在1~2h,老年人、儿童或肝功能较差的患者适当缩短手术时间。
5. 休克
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硬质胆道镜碎石,穿刺引流后胆管高压立即解除,可诱发休克。术后患者如果出现低血压,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及中心静脉压。胆道镜术中有时需要用生理盐水进行局部加压冲洗,压力过高可能导致菌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