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长到多少算成熟?卵泡又大又圆但仍怀不上……背后4大「元凶」要考虑!
在过去,备孕人群多用排卵试纸、基础体温测定法监测排卵。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和普及,B超监测卵泡已成为女性排卵监测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对卵泡发育情况进行持续、动态监测,了解子宫内膜生长发育状况,也可指导临床医生科学、合理的采取措施和指导建议,提高受孕率。
女性共有2个卵巢,主要是产生卵子和分泌性激素。受孕是否成功,其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卵子,卵泡是由卵子及其周围的卵泡细胞组成。
月经周期第1~6天:卵泡直径通常在2~5mm之间;
月经周期第7~10天:卵泡直径增长至约9~14mm;
月经周期第11~13天:卵泡直径迅速增大,达到约15~20mm;
月经周期第14天左右:卵泡直径>20mm。
在临床上,直径>10mm的卵泡,称为优势卵泡;>18mm的卵泡,称为成熟卵泡。正常优势卵泡的直径范围大约为18~24mm,呈圆形或椭圆形。
目前,LUFS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临床多将LUFS直接因素归为患者的卵泡发育障碍。综合现有的报道来看,LUFS的发病主要跟以下因素有关。
(1)激素因素
卵泡发育也会受系统因素和局部因素的调节。研究报道,卵泡-卵母细胞复合体的成熟和排卵,直接受卵泡刺激素(FHS)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控制,二者含量的失调可引起LUFS的发生。
另外,调控FSH和LH分泌水平的激素,也会间接影响着卵泡的发育和排出。促黄体生成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表达下降,也可能增加其发生风险。
(2)免疫因素
研究发现,淋巴管在正常卵泡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LUFS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活化有关,其导致卵泡发育和排卵过程受到干扰。
此外,LH激活的炎性反应和信号网络失调,也可能是LUFS的发病机制之一。
(3)疾病因素
有学者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免疫环境呈现炎症特征,CD8+T细胞增加。这可能会影响卵巢颗粒膜细胞LHCGR的表达和LH诱导的COX-2表达,进而导致卵泡无法正常排卵和破裂,诱发LUFS。
另外,输卵管梗阻、盆腔手术后及盆腔炎时,盆腔组织会形成纤维粘连、增厚等组织形态学变化,包裹卵巢,致卵泡表面增厚,卵子无法排出而被“包埋”,也可发生LUFS。
(4)血流变化因素
多项研究指出,卵巢血流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应存在血流量及阻力水平变化,若无变化或卵巢血流动力持续高阻力状态,均会导致LUFS发生。
除了以上4大影响因素外,也有研究发现,促排卵药物及非甾体类抗炎药也会导致LUFS的发生。如氯米芬(CC)、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等药物使用不当、选择时机不适,均可诱发LUFS。
LUFS发病隐匿,患者常因为不明原因不孕就诊而被发现,生育常是该病患者寻求治疗的首要原因。
(1)西医治疗
在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侧重于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西医主要以促进和诱导排卵的药物或手术治疗为主,但给药过程需要更为谨慎。
中医无针对LUFS的具体阐述,根据LUFS的临床特点可以参考为“不孕”的范畴,多以针灸、耳穴、穴位埋线、中药外敷或针药联合的形式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多为中药方配合西药或针灸配合西药对LUFS患者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