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好不好?阿司匹林日常服用有哪些禁忌?

2024/10/29 admin 231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期,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其目的是为了充分抑制血小板功能,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同时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有哪些好处?使用阿司匹林有哪些禁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方面的问题。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1. 阿司匹林[1]: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②抗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其有关;


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④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


⑤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


2. 氯吡格雷[2]

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及继发的 ADP 介导的糖蛋白 GPIIb/IIIa复合物的活化,因此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必须经生物转化才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氯吡格雷还能阻断其它激动剂通过释放 ADP 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氯吡格雷对血小板 ADP 受体的作用是不可逆的,因此暴露于氯吡格雷的血小板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受到影响,血小板正常功能的恢复速率同血小板的更新一致。






两药联合有哪些好处?





治疗老年冠心病

冠心病(CHD)是老年人群十分高发的一类心血管疾病,有着极高的致残、致死率,对患者生命健康危害巨大。相关研究指出,老年CHD患者机体内均处于血栓形成前状态,加之血小板活化现象,会进一步增加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故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以抗血小板作为重点。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均是具有抗血小板功效的临床药物,也是临床用于治疗老年CHD最常用的药物种类,其中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入患者机体后可以降低血栓素水平,抑制血小板发生聚集,从而促进患者病情改善,降低死亡风险。


阿司匹林会对患者的胃部黏膜造成损伤,长期使用不仅容易产生药物依赖,还易引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反应,单独使用局限性较大。氯吡格雷则是一种ADP受体拮抗类药物,使用后可以阻碍磷酸腺苷和血小板受体发生结合,同时还能抑制糖蛋白Ⅱb/Ⅲa与FIB受体发生结合,从而强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避免血小板发生活化。


而且氯吡格雷具有一定的胃黏膜修复功效,故临床认为将其与阿司匹林联用不仅能提升血栓预防效果,促进患者病情改善,还能减轻因使用阿司匹林诱发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韩金国等人[3]发表的研究提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于老年CHD治疗可以促进患者血液指标的改善,从而减少血栓形成风险,促进患者的病情控制。原因是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使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大幅度提升,更有利于患者冠状动脉血流与血液指标改善,从而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使患者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此外,氢氯吡格雷所具备的胃黏膜修作用有效缓解了阿司匹林对患者胃肠道的损伤,有效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总而言之,针对老年CHD患者给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药联用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机体血液指标与临床症状改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整效疗效更佳。


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位的死亡原因,有效治疗脑卒中并降低复发及死亡率是重要的临床和公共卫生问题。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卒中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因此最新的美国心脏协会编制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并未推荐联合用药,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也未推荐使用氯吡格雷,而是以阿司匹林为主,在阿司匹林抵抗或不耐受的情况下再辅以氯吡格雷等其他药物治疗。


为了评价阿司匹林单独或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缺血发作的疗效,以及出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杨成[4]等人共纳入7篇RCT研究,包括14022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3.6岁,男性占总人数的63.4%。其中脑卒中复发或TIA复发患者共1079人,用药相关出血事件共1564人。


本研究通过 Meta分析纳入的文献,研究对象均为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可以综合定量分析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相比,脑卒中复发及患者发生出血不良事件的风险。


Meta分析显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与阿司匹林单独用药组相比能降低脑卒中复发风险(RR=0.71,95% CI:0.61~0.84,P<0.001)、增高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RR=1.60,95%CI:1.46~1.76,P<0.001)。


分层分析显示,中国人群联合用药后脑卒中复发风险(RR=0.55,95%CI:0.34~0.89)低于其他人群(RR=0.78,95%CI:0.66~0.93),出血事件发生风险(RR=1.41,95% CI:1.01~1.96)低于其他人群(RR=1.62,95% CI:1.47~1.79);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复发风险(RR=0.69,95% CI:0.58~0.81)低于没有负荷剂量的亚组(RR=0.74,95% CI:0.56~0.99),出血事件发生风险(RR=1.59,95% CI:1.10~2.30)与没有负荷剂量的亚组(RR=1.60,95% CI:1.46~1.77)相比,差别不大。


该研究结论认为: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相比阿司匹林单独用药能够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复发风险,但同时也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在中国人群中,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比阿司匹林单独用药对于减少脑卒中复发的效果更好且不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






使用阿司匹林有哪些禁忌?





阿司匹林有致皮肤、内脏出血及胃肠道刺激等副作用,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以下禁忌。[5]


一忌剂量过小或过大研究发现,服用50毫克阿司匹林后,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开始受到抑制,当剂量达到75毫克后,血小板的聚集被完全抑制。因此,一般推荐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剂量为75~325毫克,国内常用剂量为100毫克,一次顿服。剂量太小或分开几次服用,均无法达到治疗目的。


二忌胃病用药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酸性药物,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还会通过直接和间接的途径刺激胃黏膜,加上阿司匹林对止血过程的抑制,如果原来就有活动性溃疡,服用阿司匹林无异于雪上加霜,使溃疡难以愈合,甚至引起大出血。现在市场上的阿司匹林大多为肠溶片,一般不会在胃里溶解,对胃的刺激已大大减少,但有活动性溃疡的患者还是不能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