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胖”出来的妇科病,「月经异常」是其发病信号,别不当回事!

2024/05/11 875

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EH) 是一种非生理性、非侵袭性的内膜增生,由于腺体结构(大小和形态)的改变、腺体和间质比例的改变(>1:1)导致子宫内膜量增多,可分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图源:摄图网


子宫内膜增生是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据统计,子宫内膜不伴不典型增生在短期内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5% ,其中约80%患者可发生自身转归;但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概率高达30%[2]






子宫内膜增生的高危因素





长期无孕激素保护的雌激素暴露是子宫内膜增生的主要发病机制,相关高危因素主要包括[1,3-4]


(1)生殖内分泌因素:无排卵、排卵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未育或不孕、初潮早或绝经晚、绝经过渡期等;


(2)医源性因素:长期使用他莫昔芬或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


(3)代谢相关疾病: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


(4)分泌性激素的肿瘤: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等;


(5)家族史:子宫内膜癌、结肠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等。






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表现





(1)异常子宫出血


育龄妇女发生月经周期频率规律经量经期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子宫出血、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出血时间长、出血量时多时少,有时会表现为经间出血,月经周期规则但经期长或经量过多[1,3]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图源:摄图网


绝经后妇女出现阴道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约有90%以上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有阴道出血症状。


(2)其他症状


主要包括阴道异常排液、宫腔积液、下腹疼痛等。






子宫内膜增生的治疗和管理





《中国子宫内膜增生临床诊疗路径(2024年版)》提出,应针对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分别采取治疗和管理措施[3,5]


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


可采用去除高危因素、期待观察、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法。


(1)去除高危因素  


临床医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为患者提供充分的咨询、教育和可能的治疗选择,如切除分泌性激素的卵巢肿瘤、体重管理、治疗和控制代谢性疾病、 遗传性肿瘤咨询等。


(2)期待治疗  


对于存在明确高危因素的患者(如医源性因素、代谢性疾病等),如果没有明确症状并能够去除高危因素的,可考虑期待观察并严密随访。


但期待观察期间会存在病变持续甚至进展的风险,故并不作为首选方案。期待观察的时间没有明确推荐。若观察期间病变未能缓解或出现异常子宫出血、绝经后出血的情况,应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此外,治疗期间应严密随访,建议每3~6个月行子宫内膜评估,且应告知患者期待治疗过程中有病变持续存在或进展的风险。


(3)药物治疗


 孕激素是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的首选治疗方案。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图源:医会宝编辑部


药物治疗期间应严密随访,建议每3~6个月行子宫内膜活检以评估治疗效果。


连续2次、间隔3~6个月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时,可考虑终止内膜病理评估。


(4)手术治疗


子宫全切除术是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最常用的手术方案,但并非子宫内膜的一线治疗方案。


子宫全切除术指征包括:

① 随访过程中进展为非典型增生或子宫内膜癌;

② 规范治疗12个月后子宫内膜病变仍未完全缓解;

③ 规范治疗后子宫内膜增生复发,不愿再接受药物治疗;

④ 治疗后仍有异常子宫出血症状持续存在;

⑤ 拒绝接受子宫内膜评估、监测。


微创路径的全子宫切除术是首选的术式。术中建议同时行双侧输卵管切除,以降低未来卵巢恶性肿瘤的风险,是否切除卵巢需要个体化评估后决定。


此外,如果患者无法耐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并有条件接受严密随访,在多学科团队全面评估后,可谨慎选择子宫内膜去除术。


但原则上不推荐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子宫内膜增生,因为子宫内膜去除术可能造成宫腔广泛粘连,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子宫内膜病变进展从而延误治疗。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选择主要依据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疗效等因素。


(1)手术治疗


子宫全切除+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是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且无生育要求患者的首选方案。


对保留生育功能、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在出现子宫全切除术指征时仍建议行子宫全切除术。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手术治疗首先考虑经阴道或腹腔镜的子宫全切除术,并推荐同时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图源:摄图网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适用于有强烈生育要求且无妊娠禁忌证年龄<45岁不能耐受手术以及有良好的依从性的患者。


临床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 LNG‑IUS、口服醋酸甲地孕酮(160~320mg/d,1次/d或2次/d)、口服醋酸甲羟孕酮(500mg,1次/d)。


与口服孕激素相比,LNG‑IUS治疗后的完全缓解率更高(为 78.7%~90.6%)、复发率更低(分别为27.3%、 50.0%)。


当孕激素耐药、无效或不适合采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时,可选择GnRH-a,一般每4周用药1次,可单独使用或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2.5mg 每日1次)治疗。需要注意的是,GnRH-a连续使用不宜超过6个月。


治疗期间每3个月进行1次子宫内膜病理评估,根据对药物的反应情况调整治疗剂量或方案,直到连续2次内膜活检病理未见病变。


汇聚专业医学学术知识,提供线上线下整体解决方案

END

参考文献:

[1]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妇幼健康产业分会生殖内分泌学组. 中国子宫内膜增生诊疗共识[J]. 生殖医学杂志,2017,26(10):957-960.

[2]张伊彤,白田妹.子宫内膜恶变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21,49(6):690-691,694.

[3]李雷,陈晓军,崔满华,冯力民,符淳,古健,哈春芳,黄秀峰,鹿群,马晓欣,沈丹华,田秦杰,王刚,王世宣,吴令英,谢梅青,杨欣,张淑兰,周先荣,朱兰.中国子宫内膜增生管理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2,57(8):566-574.

[4]王刚,陈捷,邓凯贤,陈琼华.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长期管理专家建议[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2,14(7):7-11.

[5]李雷,郎景和,等.中国子宫内膜增生临床诊疗路径(2024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4,40(4):417-422.

声明:本文出自医会宝编辑部,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文并不能取代医生的专业诊疗意见,如有罹患,需前往专业医院检查诊断。